[浮云]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 特朗普已敲定,自11月

洞察观史 2025-10-20 10:56:02

[浮云]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 特朗普已敲定,自11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中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同时,针对进口巴士的10%关税政策亦同步施行,这一举措无疑将对相关贸易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更具玩味的是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一面为全球多数国家的进口车辆筑起关税壁垒;另一面却为墨西哥与加拿大的中型、大型卡车开启豁免通道,这般差异着实耐人深思。 美国商务部数据难掩真相。仅去年,该国进口中重型卡车近 24.5 万辆,贸易额轻而易举突破 200 亿美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中美贸易的实际规模与态势,真实情形不容小觑。 在近 25 万辆卡车的进口来源里,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和芬兰长期位列前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家均是美国所谓的“盟友或亲密伙伴”。 现在把豁免权精准给到墨加两国,相当于直接把日德芬等国的市场份额,硬生生塞进北美盟友的口袋里。 墨西哥方面已经毫不客气地反击,直言这种单边加税是 “往自己脚上开枪”,明确放出 “以牙还牙” 的报复信号。 美国商会已然群情激奋,迅速致信政府发出郑重警告。其明确指出,此类针对性关税将给美国本土小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即便是美国本土的福特、通用这些巨头,旗下最赚钱的重型皮卡车型不少都在墨西哥组装,新关税落地后它们的利润空间也会被大幅压缩。 更讽刺的是,美国给出的加税理由是 “维护国家安全”,可这些进口车辆和所谓的 “安全威胁” 根本不沾边,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为保护主义找的蹩脚借口。 普通消费者注定要为这场政策博弈买单。毕马威对 400 家大型企业 CEO 的调查显示,86% 的企业都会因关税提高产品价格。 安德森经济集团的测算更具体,受影响的车辆价格会上涨 5000 到 8500 美元,高端大型 SUV 的涨价幅度甚至能冲到 1 万到 1.2 万美元。 车价已然攀升,零部件成本亦呈飙升之势,这不仅使维修费用水涨船高,汽车保险费也随之“水涨船高”,消费者的养车成本着实不容小觑。原本就居高不下的美国车价,这下更是给普通家庭的出行成本雪上加霜。 所谓 “保护本土产业” 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本土巴士市场里,特斯拉的 Robovan 巴士还卡在量产前夜,能打的本土选手寥寥无几。 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本土企业反而容易丧失创新动力。更棘手的是,美国将汽车零部件关税抵免政策延至 2030 年,妄图借此缓解成本压力。 然而,这种“拆东墙补西墙”之举,终究无法掩盖全球供应链已被扰乱的既定事实。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师早就点破,靠关税倒逼生产转移,最终只会以 “降低竞争、抬高价格、压缩盟友产量” 为代价。 回顾历史就知道,美国这样的保护主义操作早有前车之鉴。上世纪 30 年代的《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把两万多种商品关税提至历史高位,直接引发全球贸易战,导致美国进出口贸易量暴跌 67%,失业率飙升到 25%,还间接助长了二战的爆发。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也没好到哪去,美国农民每年损失超 120 亿美元,相关行业就业岗位反而没增加。 当今时代,若重拾旧路,全球产业链碎片化态势将愈发加剧。如此短视之举,恰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必将对自身经济造成反噬。 这场关税闹剧,实则是以单边霸权公然挑衅全球贸易规则。其行径无视多边合作精神,妄图以一己之私破坏公平秩序,尽显霸权主义的蛮横与无理。 嘴上喊着 “贸易公平”,实际却在打造排他的 “小圈子”,这种短视行为既伤害了盟友感情,也给全球经济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唯有坚持多边合作、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实现共赢。希望美国能早日看清形势,摒弃保护主义的执念,回到公平贸易的正轨上来,这才是对本国企业和全球经济最负责任的选择。 (主要信源:每日经济新闻——最新!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还将对这类车征收10%的关税)

0 阅读:8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