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急需稀土,蒙古二话不说立马挖了十万吨,可这边刚把稀土准备好,美国那边却突然

烟雨评社 2025-10-20 11:53:24

美国说急需稀土,蒙古二话不说立马挖了十万吨,可这边刚把稀土准备好,美国那边却突然说不用了。其实从一开始这场合作就是老美的计谋,就是为了破坏中蒙的稀土关系! 最近,美国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原因在于它发现自己的高科技和军事装备依赖的稀土资源,控制权其实掌握在中国手中。中国悄悄出手,限制了锗、镓的出口,还不再提供关键的稀土提炼设备。这一系列举动,直击美国的核心要害。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早就离不开稀土,比如每架 F-35 战斗机得用 12 公斤重稀土材料,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机更是缺不了钕铁硼永磁体,可他们自己的稀土产业链根本撑不起来。 数据显示,美国 90% 的稀土永磁材料靠进口,就算本土挖得出矿石,98% 还得运到中国来精炼,因为他们自己的分离提纯技术不行,成品纯度才 78%,远比不上中国的 99.999%。 中国 2024 年又出了新规,境外产品只要含 0.1% 中国稀土或者用了中国技术,出口都要许可,这让美国想 “绕路” 都难,急着找下家的心思就更迫切了。 刚好蒙古是块 “现成的靶子”。蒙古稀土储量达 3100 万吨,占全球近 20%,2025 年还新发现了 2.75 亿吨的大矿床,一跃成了全球稀土 “第二大国”。 美国立马凑上去,又是签合作备忘录,又是承诺给技术、给投资,今年初国务卿布林肯还特意跑到乌兰巴托站台,摆明了要打造 “蒙古挖矿、美国用” 的供应链。 蒙古这边也想借着美国的需求打开新市场,没多想就答应下来,组织矿场工人连轴转,短短几个月就挖出 10 万吨稀土矿石,堆在南戈壁省的仓库里等着运走。 可蒙古没料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踩进了美国设的 “坑”。最头疼的是运输问题,蒙古是内陆国,四周被中俄包围,没有出海口,稀土出口只能借道中俄。美国嘴上说要帮忙开辟 “印太运输走廊”,真到要解决问题时却没了下文。 蒙古曾想过拿 400 平方公里土地换通道,可这触碰了中俄核心利益,根本行不通。那 10 万吨稀土堆在仓库里,光等着运输就开始氧化损耗,每天都在亏钱。更要命的是矿区的电力全靠中国电网供应,一旦遇到检修停摆,矿石损耗得更厉害,蒙古这才发现,自己的稀土产业根本绕不开中国。 等蒙古把这些难题都扛下来,好不容易把稀土备好,美国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 —— 突然说 “不用了”。其实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要这些稀土,他们承诺的 45 亿美元投资、特斯拉等企业的合作全是空头支票,实际给到蒙古的项目投资才 2.7 亿美元,连国际开发标准都达不到。 美国心里门儿清,蒙古的稀土就算挖出来也运不出去,更没法加工,因为蒙古 95% 的提纯流程都得靠中国技术,自己模仿不仅纯度不达标,设备寿命还得掉一半。这场合作从头到尾就是场表演,目的就是让蒙古觉得 “能靠美国摆脱对华依赖”,从而疏远和中国的合作。 要知道,中蒙的稀土关系根本没那么容易被破坏。2024 年蒙古 73% 的出口稀土,都是经中国加工后转销全球的,中国既是蒙古稀土的主要买家,也是唯一能提供成熟加工技术和运输通道的国家。 甘其毛都口岸作为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常年承担着蒙古稀土出口的重任,就算美国搅局,蒙古的稀土要变现,还是得走这条道。 中国商务部 2024 年对钐、钆等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审批,更是从产业链上游稳住了合作根基,蒙古心里其实很清楚,离了中国,手里的稀土就是 “沉睡的宝藏”。 美国这波操作最后也落得个尴尬收场。他们想靠蒙古打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却没算到地理、技术、产业链这三道 “天堑” 根本绕不过去。稀土产业不是搭积木,从建矿到形成产能得好几年,中国几十年积累的资源、技术、回收体系优势,哪是靠一场离间计就能撼动的。 而蒙古堆在仓库里的 10 万吨稀土,成了这场计谋最实在的注脚 —— 美国的 “急需” 是假的,破坏中蒙关系才是真的,可惜这算盘终究没能打响。 对于蒙古而言,这次昂贵的教训或许能让它更清醒地认识到,那些遥远的地缘政治游戏终究虚幻,而与邻国深化基于现实利益的互利合作,才是最可靠的发展路径。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