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那边,大豆已经不是按吨卖了,是按“山”卖的。还没到年底,就卖了超过1亿吨,直接把去年的记录踩在脚下。你猜这泼天的富贵,谁给的?八成。整整八成的大豆,全进了咱家的粮仓。九月份更夸张,巴西港口出来的豆子,几乎是“中国专供”。这哪是做生意啊,这简直就是咱家开了个超大型自助餐,巴西负责疯狂上菜,还生怕菜不够。 巴西今年的大豆生意,做得不叫火爆,叫“火山爆发”,大豆已经不是按吨卖,而是按“山”往外堆,2025年还没过完,出口量就破了1亿吨,比去年整整多出一大截,港口上,船一艘接一艘,堆场上,黄豆堆得像小山丘。 要知道巴西大豆以前可没这么 “抢手”,早几年出口量一直稳定在 8000 万到 9000 万吨之间,今年突然突破 1 亿吨,核心原因就是中国的采购量翻了番。 巴西农业部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出口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中旬,巴西对中国出口大豆 8200 万吨,占总出口量的 82%,剩下的 18% 才分给欧盟、印度等其他国家。 九月份更是夸张,巴西全国 12 个主要港口,当月出口的 1100 万吨大豆里,有 1080 万吨都发往中国,占比高达 98%,码头工人都调侃 “每天装的不是大豆,是发往中国的快递”。这种 “中国专供” 的盛况,在巴西大豆出口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为啥要买这么多巴西大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内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需求太旺盛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和禽肉消费国,而大豆榨油后的豆粕,是养殖行业最主要的蛋白质饲料。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存栏量达到 4.5 亿头,比去年增长 8%,禽肉产量突破 2300 万吨,这些都需要大量豆粕支撑。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的豆粕超过 7000 万吨,而生产 1 吨豆粕大约需要 1.2 吨大豆,光这一项每年就需要 8400 万吨大豆。 再加上食用油加工需要的 2000 多万吨,中国每年大豆总需求超过 1 亿吨,国内产量却只有 1600 万吨左右,剩下的 80% 以上都得靠进口。 以前中国进口大豆主要依赖美国,2021 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 45%,但这几年情况慢慢变了。一方面是美国大豆经常出现减产或品质波动,2024 年美国中西部遭遇干旱,大豆产量减少 12%,价格飙升。 另一方面是中巴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巴西大豆不仅产量稳定,价格还比美国大豆每吨低 50-80 元人民币,性价比更高。 巴西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 年巴西大豆平均亩产达到 280 公斤,创历史新高,而且巴西地处南半球,收获季节在每年 3-5 月,刚好能和美国大豆形成互补,让中国全年都能稳定进口大豆,不用怕断供。 为了方便给中国 “上菜”,巴西还特意升级了物流设施。里约热内卢港和桑托斯港是巴西最大的两个大豆出口港,2024 年巴西政府花了 12 亿美元扩建这两个港口的码头,把大豆装卸效率提高了 30%,以前一艘万吨级货轮装货需要 5 天,现在 3 天就能完成。 而且巴西还开通了到中国的 “大豆直航航线”,货轮从巴西港口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直达中国青岛、宁波港,比以前绕道巴拿马运河节省了 15 天时间,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中国企业也没闲着,中粮、中储粮等企业在巴西投资了 20 多个大豆加工厂和仓储基地,从种植、收购到加工、运输全程参与,确保大豆能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运到中国。 这种大规模采购,对巴西经济也是 “及时雨”。巴西是农业出口大国,大豆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5%,2025 年对华大豆出口收入达到 380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 22%,这些收入不仅带动了巴西农户的收入增长,还促进了化肥、农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巴西农业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市场是巴西大豆产业的‘压舱石’,没有中国的采购,就没有巴西大豆的今天”。甚至有巴西农户开玩笑说,“现在家里的日历都按中国的节气算,就怕错过中国的采购旺季”。 现在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巴西大豆出口量有望突破 1.2 亿吨,而中国的采购量可能会达到 9500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从按 “吨” 卖到按 “山” 卖,从普通贸易到 “中国专供”,中巴大豆合作早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形成了 “中国有需求、巴西有供给、双方共赢” 的紧密格局。 这泼天的富贵,既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是中巴贸易合作的成果,未来这种 “自助餐式” 的采购,说不定还会在玉米、棉花等其他农产品上上演。 未来,中国与巴西的这种紧密合作,势必会持续下去,巴西的大豆船会源源不断地驶向中国,而美国的仓库里,剩下的豆子只能愁眉苦脸地积压。
美国大豆为什么非要卖给中国?其实,站在美国的角度,三年不卖给中国大豆,扩大国内内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