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鬟李氏,在谭家站着伺候了丈夫谭钟麟和正妻33年。这天,她正端着饭碗侍奉,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大喊喜讯,李氏手一抖,碗“啪”地摔碎在地。正妻刚要发怒,谭钟麟却一反常态,开怀大笑:“坐下,一起吃!”正妻大惊,质问丈夫:“她一个通房,凭什么上桌?”谭钟麟大笑道:“如今我儿高中进士,她这个当娘的怎么没资格!” 李氏的命运,从12岁那年就定下了。 她出身贫寒,被父母卖进谭钟麟府上当丫鬟。但李氏容貌出众,很快被谭钟麟看中,纳为了通房。 “通房”二字,听着似乎比丫鬟高一级,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她的地位和普通下人没什么两样。她依然要干粗活,依然要在正妻面前站着伺候,唯一的区别是,她晚上还要伺候谭钟麟。 好在,李氏的肚子很争气,不久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谭延闿。 这个儿子的降生,成了李氏唯一的指望。 在谭府,母以子贵是唯一的出路。李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谭延闿身上,她日夜教导儿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娘的后半辈子,就全靠你了。” 谭延闿从小就目睹了母亲在府中的卑微。他深知,自己读书不仅是为了前途,更是为了母亲的尊严。 别的孩子花十分力气读书,谭延闿就要花十二分。他明白,科举,是他和母亲人生的唯一转折点。 然而,谭延闿并非天纵奇才。 他接连几次参加科举,却次次名落孙山。连他自己都快要泄气的时候,李氏却异常坚定。 她拿出自己当通房丫鬟攒下的所有积蓄,给儿子买最好的笔墨和书籍,苦口婆心地劝说:“再试一次,娘相信你一定行。”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1904年,科举放榜,谭延闿的名字赫然在列,高中进士。 喜讯传回谭府时,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管家冲进饭厅报喜,李氏失手打碎了碗。 这一摔,摔碎了她33年的卑躬屈膝。 丈夫谭钟麟的一句“坐下吃饭”,让李氏第一次在饭桌上有了自己的位置。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恩赐,却是她用半生忍耐和儿子的功名换来的。 谭延闿入朝为官,李氏在谭府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她终于不用再干下人的活,也不用再看人脸色,就连正妻也不敢再轻易训斥她。 谭延闿在外为官,对母亲极为孝顺,时常寄信回家。他心中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母亲的身份。 只可惜,李氏没能等到儿子真正衣锦还乡、接她享福的那一天,便抱病去世了。 谭延闿在外地,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他一生的痛。 母亲去世后,谭延闿不顾族中所有人的反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要为母亲风光大办葬礼。 更重要的是,他要让母亲李氏的灵柩,堂堂正正地从谭家的大门抬出去。在当时的规矩里,妾室去世,是绝对不能走大门的。 但此时的谭延闿已今非昔比,在家族中威望极高。他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出殡那天,谭延闿实现了他的承诺。他让这位卑微了一辈子的通房丫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了谭家女主人的待遇,走了一回谭家大门。 【消息源自:《谭延闿:母亲是小妾 地位卑微 一生孝母》2023-09-08 湖南日报】
1904年,通房丫鬟李氏,在谭家站着伺候了丈夫谭钟麟和正妻33年。这天,她正端着
自由的吹海风
2025-10-22 07:37: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