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左太北的高考分数远超哈军工录取线。她满怀信心等待录取通知。谁知等来的却是“政审不通过”的落榜通知。左太北竟直接冲进院长办公室质问:“我爸是左权,凭什么不录我?” 坐镇办公室的,正是哈军工院长陈赓大将。他被眼前这个怒气冲冲的女孩吓了一跳,但还是耐心地问:“你是哪家的孩子?我看着有点面熟。” 女孩昂首回答:“我叫左太北,我的父亲是左权!” “左权?”陈赓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这个名字的分量太重了。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共最高将领。 陈赓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抗日烈烈士的女儿,怎么可能通不过政治审查?这背后必有隐情。 他立即让秘书调取左太北的档案。 档案打开,陈赓的眉头皱了起来。左太北的履历堪称完美:烈士遗孤,由彭德怀元帅和其夫人浦安修抚养长大,从小接受最好的红色教育,成绩优异,是标准的“根正苗红”。 然而,在家庭关系一栏,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她的二伯,早年间曾有过劣迹案底。 按照当时军工院校极其严格的政审规定,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中若有“问题”,考生将被一票否决。哈军工的招生人员严格执行了规定。 左太北对自己的父亲左权其实印象模糊,父亲牺牲时她尚在襁褓。她的人生目标,就是考上父亲战斗过的哈军工,成为国家的栋梁。 为了这个目标,她寒窗苦读,成绩名列前茅。当她以远超分数线的成绩报考时,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事。 她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为什么别人的过错,需要她来承担。 在办公室里,陈赓陷入了沉思。他看着眼前的左太北,像极了当年的左权。 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陈赓深知,政治审查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可靠的接班人,而不是用教条主义埋没人才,更不是寒了烈士的心。 一个在彭德怀身边长大的孩子,她的政治觉悟和可靠性,难道还比不上一张写着远亲劣迹的纸吗? 陈赓当即拍板,他对秘书说:“这个娃娃,我们哈军工要了!出了问题,我陈赓一力承担!” 他拿起笔,在左太北的档案上签下了“破格录取”四个大字。 陈赓的这一次“破格”,不仅仅是为了一位烈士的后代,更是为国家留下了一颗未来的种子。 左太北进入哈军工后,没有辜负这份特殊的期望。她发奋图强,毕业后投身于国家航天事业。 多年后,她成为了中国航天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为国家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陈赓当年那个打破常规的决定,最终为国家换来了一位栋梁之才。 【消息源自:《左权女儿左太北:我“闹”进哈军工》 2017-09-08 中国青年报】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