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最近巴西大豆的报价简直是坐上了火

桑代克 2025-10-22 10:19:28

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最近巴西大豆的报价简直是坐上了火箭,每蒲式耳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基准价高出足足2.8到2.9美元,而隔壁的美国大豆溢价才1.7美元左右。这差价都快能再买几斤豆油了,明显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更像是看准了时机“抢钱”。 中国买家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直接来了个集体停购,原定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到港的巴西大豆订单说停就停。原因简单直接,这价没法接! 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从下半年开始利润就持续承压,加工一吨巴西大豆平均要亏超过200元人民币,部分中小型油厂已经陷入“开机即亏”的困境。像金龙鱼这样的大型企业,其超过一半的厨房产品依赖大豆原料,但终端零售价又难上调,利润被严重挤压。再买高价巴西豆,那就不是做生意,而是做慈善了。 巴西为啥敢这么硬气地涨价?表面上看是有些短期借口,比如巴西北部主产区近期遭遇连续降雨,影响了产量预期;再加上旧作大豆库存基本清空,新作还没上市,正处于典型的“青黄不接”阶段,港口还堵得厉害,装船排队时间能长达45天,这些成本最后都转嫁到了价格里。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巴西一些出口商产生了一种“中国别无选择”的错觉。毕竟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进口的大豆里,高达80%来自巴西。他们可能觉得,中国不买我的还能买谁的?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应对能力和战略耐心,中国买家这次果断按下暂停键,可不是慌不择路,而是手里攥着两张牌,静待两个关键时机。 第一张牌就是巴西自家即将到来的历史性丰收。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的预测,2025到20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776亿吨,能出口的就有差不多1.1亿吨。新豆子明年1月底就开始大量上市了,到时候市场供应会大幅增加。 大豆这玩意儿有储存周期,不能久放,如果中国买家持续观望,巴西出口商手里积压的豆子面临滞销风险,就只能降价抛售,现在虚高的价格泡沫肯定得破。 第二张牌则和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有关。美国豆农现在正为大豆卖不出去发愁呢,2025年度没卖出去的大豆库存高达4200万吨,相当于中国全年进口量的一点五倍。尽管美国大豆现在进中国还要交关税,但算上各种费用,它运到中国的完税成本反而比巴西大豆每吨低15到20美元。 特朗普政府为了稳住农业州的选民,弥补巨大的农业财政赤字,有强烈意愿推动贸易谈判。一旦接下来中美之间的关税政策出现松动,中国完全可以迅速转向采购更有价格优势的美国大豆。到那时,巴西在全球大豆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幅削弱。美国那边甚至发生了豆仓因为库存太多而倒塌的极端案例,可见他们有多着急给大豆找买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些年早就布好了局,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盘的“冤大头”了。国家储备充足,关键时刻可以投放市场平抑价格。 进口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不再是单靠一两个国家。2024年,中国从包括阿根廷、俄罗斯、乌拉圭等在内的16个国家进口大豆。就拿阿根廷来说,之前一度取消大豆出口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就签了百万吨级别的采购大单,出手又快又准。这说明中国的“菜篮子”里不缺备选。 在国内,一方面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另一方面也在饲料中推广菜籽粕、棉籽粕等替代豆粕,慢慢降低对进口大豆的绝对依赖。 所以,巴西出口商这次趁机提价,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他们赌的是中国短期内的需求刚性,却忽略了中国已经构建起的多层次风险应对体系,以及更加灵活的采购策略。 这场围绕大豆的国际贸易博弈,说到底是谁更能沉得住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买家,正在用更加精明和战略性的方式参与游戏,不再仅仅被动接受价格,而是通过学习组合运用储备调节、来源多元化和需求替代等多种工具,来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巴西如果继续抱着奇货可居的心态死守高价,恐怕不仅会丢掉已经到嘴的订单,还可能在中国积极开拓的多元化供应版图中,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核心地位。毕竟,在全球化的大市场里,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0 阅读:80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