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10月21日)报道:“欧洲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中国子公司向员工表示,公司是独立经营和决策的中国企业,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安世半导体反驳称这是‘不实信息’,并指子公司的发文‘未经授权’。 这场矛盾的根源要从一个月前说起。9 月底,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出手,从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手中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第二天荷兰法院就暂停了中籍 CEO 张学政的职务,把闻泰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托管给了第三方。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美国不断升级的施压 —— 荷兰法院公布的文件显示,美方 6 月就明确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 CEO,否则就会被列入 “实体清单”,荷兰政府为了避免被牵连,最终选择了妥协。 中国子公司的强硬回应并非突然发难。10 月 18 日下午,安世中国就在官微发布致员工信,字里行间都是底气:国内公司是独立的中国企业,法定代表人说了算,员工只需要听国内指示,其他外部指令哪怕通过办公系统发来,都有权拒绝。 更实在的是,信里特意强调薪资福利全由国内公司发放,和荷兰总部没关系,这等于给近万名中国员工吃了颗定心丸。到 10 月 19 日,安世中国再次发文重申立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还在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应对可能的断供风险。 安世总部的反驳显得有些仓促,只笼统地说子公司发文 “未经授权” 是 “不实信息”,却没具体回应中国子公司提出的法律依据和运营细节。 这种模糊表态背后,是总部面临的两难处境:既要配合美荷的管控要求,又不敢真的切断中国业务 —— 要知道安世东莞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 500 亿件,占全球出货量的 70%,中国市场更是贡献了公司近一半的营收。 这场内讧最着急的是全球汽车行业。安世可不是普通芯片厂,它的小信号二极管、ESD 保护器件全球出货量第一,车规级 Power MOS 排名第二,博世、大众这些巨头都依赖它的供应。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10 月 16 日就发出警告,安世芯片库存只剩几周,新供应商认证要花数月,一旦断供欧洲车企可能集体停产。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紧跟着施压,担心本土生产受到波及,毕竟汽车芯片的溢出效应能影响整个制造业。 中方早已明确表态反对这种干预。商务部 10 月 16 日就指出,荷兰是在执行美国的 “穿透规则”,用行政手段插手企业事务,既违反契约精神又破坏供应链。 外交部第二天再次发声,要求有关国家纠正错误做法,中方会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闻泰科技这边也没坐以待毙,10 月 15 日如期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高管还透露要把国内产能稳定在 80%,争取将中国市场份额提升到 80%,显然在做长期应对准备。 现在的安世就像被撕扯的 “夹心饼干”:荷兰总部握着股权托管权,美国盯着技术管控,中国子公司攥着生产和市场命脉,三方的拉扯让全球供应链悬在半空。 中国子公司和总部的公开对立,本质上是控制权与运营权的激烈碰撞,而这场碰撞的结果,不仅决定着一家芯片巨头的命运,更可能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布局逻辑。 信源:联合早报
网友:华为的审美有待提升🥲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