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发表声明称,华盛顿将适当回应中国为占据主导地位而针对关键工业部门的攻击。中国恐吓企图不会阻止美国重建其造船基地,我们会对中国为占据主导地位,而针对关键工业部门的攻击做出适当回应。 华盛顿在贸易领域的行事准则,始终遵循着"唯有我能推翻谈判桌,而你不得流露丝毫异议"的逻辑,这种模式持续多年未曾改变,直到中国动用稀土这一关键战略资源作为回应手段,才彻底打破美方长期预设的贸易框架。 格里尔的声明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藏着美国造船业的焦虑。要知道,全球造船业的格局早就变了,截至 2024 年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 49%,几乎半壁江山。 更让美国着急的是高端领域,2025 年 1 到 9 月,中国承接的 LNG 动力船舶订单同比增长 37%,全球市场份额高达 68%,而美国在这类高技术船型上几乎没什么竞争力。 这种差距让美国坐不住了,今年 4 月就出台了针对性政策,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收取额外港口费,还特意选在 10 月 14 日正式生效,想给中国船企施压。 可没想到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同一天就宣布对含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不管是美国籍船舶、美国建造的船舶,还是美资参与运营的,全都在覆盖范围内。 这一下就戳中了美国的痛点 —— 美国造船基地早就没了当年的规模,不少零部件依赖进口,中方的反制直接让美国航运企业的成本往上跳了一截。格里尔嘴里的 “攻击”,说白了就是对这场反制的回应,只是把责任全推给了中方。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博弈还牵扯到另一个关键领域 —— 稀土。就在格里尔发表声明前几天,10 月 14 日他还在 CNBC 的直播里警告,中国想对全球高科技供应链拥有否决权。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中国不仅掌控着 99% 的重稀土供应链,还握着提取、精炼这些核心技术,最近出台的管制令里,哪怕产品只含 0.1% 的相关稀土,出口都得拿许可。而造船业,尤其是高端绿色船舶,恰恰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美国想重建造船基地,绕不开这个坎。 美国重建造船基地的计划其实酝酿了挺久,但推进得并不顺利。格里尔虽然喊得响亮,可美国国内的问题摆在那儿:造船业熟练工人缺口大,生产线升级需要巨额资金,而且从技术研发到形成产能得花好几年。 反观中国船企,已经实现了远程操控、AI 航线优化这些核心技术突破,今年前三个季度,国产船舶的平均建造周期还缩短了 12%,单位能耗也优化了 18%,产业韧性根本不是短期内能被撼动的。 格里尔提到的 “适当回应”,目前还没出台具体措施,但从之前的动作能看出端倪。美国不仅在关税上做文章,还在拉拢盟友搞小圈子,想抱团排挤中国船企。 可市场不等人,欧洲不少航运公司宁愿承担额外成本,也愿意订中国的 LNG 船,毕竟中国船企不仅交货快,技术也更成熟。就连美国自己的一些企业,都偷偷向中方询问稀土供应的情况,生怕被卡在产业链中间。 外交部其实早就回应过格里尔的类似言论,明确指出是美方才先挑起的贸易摩擦,中方的反制都是正当防卫。现在格里尔再次放话,显然是想给中方施压,同时也给自己国内的产业打气。 只是造船业的竞争从来不是靠嘴皮子,美国能不能重建起来有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中方的产业优势会不会被撼动,最终还是要看技术、产能和市场的选择,这些可不是一份声明能左右的。 中国已手握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关键钥匙,这不是威胁,而是实力的自然体现。无论他们是否情愿,这个新格局,已经不可逆转。
10月21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发表声明称,华盛顿将适当回应中国为
烟雨评社
2025-10-22 10:5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