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最近日本媒体同行有点懵,他们发现一个怪现象:全球七成的成熟制程芯片订单,像潮水一样涌向了中国,而且价格低到让人看不懂。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价格战,但如果只看到价格,那格局就小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降价抢生意,而是一场由战略误判和系统性优势共同导演的全球供应链大迁徙。 可以说,一方的战略盲点,恰好给另一方的系统性崛起,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美国和它的盟友们,一度把芯片竞争的全部赌注都押在了顶尖技术上,尤其把EUV光刻机当成了“撒手锏”,以为掐住这一点就能一招制胜。 可他们似乎忘了,这个世界上超过六成的芯片需求,根本用不上那么精尖的工艺。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这些产业命脉,需要的是28纳米、40纳米这种皮实耐用的“耐用款”。 这就形成了一种战略上的“隧道视野”,当他们紧盯塔尖时,一个巨大的市场真空就这么形成了。 日本的处境更尴尬,固守着自家二十多座晶圆厂的IDM老路,每年烧掉上万亿日元维护,却完美错过了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全球化浪潮,到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7.1%的新低。 他们搞的国家队项目“Rapidus”虽然瞄准2纳米,但设备靠阿斯麦,技术靠IBM,本土产业链根本跟不上。 更有意思的是封锁本身,美国的出口管制,号称天罗地网,结果150个审核员面对3000万笔交易,根本审不过来,最后形同虚设,反倒是中国的反制来得精准,先是2023年管制镓和锗,今年10月又升级了稀土管制。 别小看稀土,它可是光刻机精密部件的命脉,而中国掌握着全球九成的精炼产能,这一招直接让美光在日本建厂的采购成本,不多不少,涨了超过20%。 当高端的路被堵死,市场真空又如此诱人,全球的订单用脚投票,自然就发生了雪崩。 另一边,中国也不是被动地等着接单,而是悄悄构建了一个强大到可怕的内部生态循环,这个循环的发动机,就是国内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爆炸式增长的终端市场。 就拿比亚迪来说,2024年一年卖了超过427万辆车,这背后是多少车规级芯片的硬需求?这种“车企直接下单给芯片厂”的模式,让代工厂的产能根本不愁销路。 看看中芯国际,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底,今年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冲到了92.5%,还紧急给12英寸晶圆扩产了两万片,主要就是为了满足28纳米的需求,现在一些热门制程,都得提前三个月预定才能拿到产能。 光有需求还不够,还得有自己的一套“工具箱”,曾经被日本垄断的碳化硅衬底,现在天科合达和天岳先进两家公司加起来,已经拿下了全球三成多的市场。 在设备上,国产光刻机用多重曝光技术已经能搞定28纳米,刻蚀机进了台积电的供应链,清洗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设计软件EDA这种短板,思尔芯的验证工具也能把客户的产品迭代时间从几周压缩到十几个小时。 赚来的钱,又被大量投回研发,国内前十的芯片公司,研发投入平均占比接近10%。所以我们看到,中芯国际有底气去冲击7纳米,而北大、清华的团队则在模拟计算、光谱芯片这种新赛道上搞出了颠覆性的东西。这个生态的响应速度也快得惊人,满足车企的定制需求,能比海外对手快上两个月。 所以你看,这场芯片博弈打到今天,已经不是单一技术点的比拼了,你想用一把高端武器锁死对手,结果发现人家根本没在你设定的战场上玩。 人家在更广阔的土地上,靠着真实的市场需求,建起了一套能自我造血、自我迭代的完整生态系统。 日本同行的惊呼,不只是看到了低价,更是看懂了这场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这不再是谁的锤子更硬,而是谁的生态系统更有生命力。当技术封锁遭遇了生态闭环,游戏规则,可能真的要被重塑了。 信源:2025-10-19 23:30·台海网官方账号 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
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
白虎简科
2025-10-22 18:03: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