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买车别跟风:不是没面子,是没必要为“闲置品”扛压力 我们普通人,在买车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0-23 14:36:58

普通人买车别跟风:不是没面子,是没必要为“闲置品”扛压力 我们普通人,在买车的事情上,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你不是开车讨生活的,又不是经常需要用车的,而且工资又不高的,真的没必要买车。车对于我们打工来说,它属于奢侈品,同时也是消耗品,一辆普通的新车,随随便便也要十万以上,十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我楼下的小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月薪五千,去年看同事都买车了,觉得没车没面子,咬咬牙贷了款,买了辆十一万的车。提车那天还请大家吃饭,说以后出门方便,结果没到半年,他就后悔了。每天上班从家到公司,公交四十分钟直达,开车要走环线,早晚高峰堵得能到一个半小时,还得抢公司楼下二十块钱一天的停车位。后来他索性把车停在小区,每天骑电动车上班,车就周末偶尔开一次,半年下来,里程表才跑了不到三千公里。 你可能没算过一笔账——十万的车,就算全款买,后续的消耗一点都不少。每年交强险加商业险得五千多,油费按每月三百算(还得是开得少的情况),一年三千六,保养两次一千二,小区停车费一个月两百,一年两千四,再加上偶尔的违章罚款、洗车费,一年下来近一万三。小王月薪五千,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每个月能攒下的钱本来就不多,现在这笔开销一扣,别说攒钱,有时候还得靠信用卡周转。他跟我说:“早知道当初不买了,这钱存着应急多好,现在车停在楼下落灰,还得月月花钱养着。” 更现实的是,我们普通人大多不是“开车讨生活”。那些跑网约车、拉货的师傅,车是赚钱的工具,每天跑十几个小时,能把成本赚回来;可咱们普通打工族,要是通勤公交地铁方便,买车反而成了累赘。我表姐在写字楼做行政,家离公司三公里,之前觉得冬天挤公交冷,买了车,结果发现小区停车位紧张,每天早上得提前半小时出门找车位,到了公司楼下,停车场满了还得绕圈等,反而比走路慢。现在她的车基本只在过年回老家时用,平时就停在小区,每个月照样交停车费,她说:“感觉自己买的不是车,是个会花钱的‘大玩具’。” 还有人觉得“十万块不算多,咬咬牙就有了”,可你得想,这十万块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月薪五千,不吃不喝得攒两年,要是贷款,还得付利息,每个月的月供会把本来就不宽裕的工资再切走一块。万一遇到生病、家里有事需要用钱,车想变现都麻烦——二手车一落地就贬值,十万的车开一年再卖,最多能卖七万,亏的钱够普通人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看到别人买了车,自己也蠢蠢欲动,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到底什么时候需要用车?是周末出去玩?还是偶尔买大件东西?这些需求,租个车或者叫个网约车完全能解决,花几十上百块就能搞定,没必要为了偶尔的需求,花十万再加上每年一万多的养车钱。 很多人买车,其实是被“面子”绑架了,觉得没车就低人一等,可实际上,真正过得舒服的普通人,都在“量力而行”。工资不高的时候,把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给父母买点保健品,自己报个提升技能的班,或者存起来当应急储备,都比买个常年闲置的车强。车从来不是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准,日子过得踏实、没压力,才是真的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