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公开对我们表达不满!10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对华依赖正在“吞噬”我们的繁荣!德媒表示,当前的芯片和稀土危机充分说明,如果不尽快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德国的工业基础与经济安全都将岌岌可危。德国工业对中国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而北京也正在“毫无顾忌”的将这种依赖关系作为施压的地缘政治武器。 德媒这番抱怨可不是空穴来风,看看德国工业现在的处境就知道,所谓的对华依赖早成了扎在经济命脉上的刺,不拔疼得慌,拔又没力气。就说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德国制造业,表面上看着风光,内里早被原材料依赖捆得结结实实,尤其是稀土这东西,简直成了拿捏德国工业的命门。 全球稀土开采中国占了 69%,到了加工环节更夸张,几乎 100% 的稀土加工产品都来自中国,德国想造电动车、风力涡轮机,少了这东西根本玩不转。 10 月中方刚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德国企业立马就慌了神,欧洲最大原材料贸易商 Tradium 的总经理都直叹气,以前还能跟中国厂商讲讲价,现在得先求着人家给货,部分稀土产品价格直接涨了 200%,想拿货还得把自家商业信息扒干净交上去换许可证。 更讽刺的是,稀土这东西其实并不稀有,全球近 200 处矿藏不在中国,但德国就是没法自己搞,要么缺基础设施,要么缺技术,等欧洲企业慢悠悠做完季度计划,中国早把二十年的供应链布局完了,现在才想起找替代,早错过了最佳时机。 芯片领域的麻烦更直接,荷兰跟风美国搞安世半导体接管,本想拿捏技术,结果反被中国捏住了命门。安世 70% 的产能都在中国广东,东莞工厂每天 2.5 亿颗芯片销往全球,中国一断供,德国车企先扛不住了。 大众沃尔夫斯堡主工厂直接拉响警报,说 10 到 20 天就得停产,每天损失超 1 亿欧元,宝马、奔驰的新能源产线也跟着停摆,整个德国汽车业的芯片库存撑死也就 20 天。 要知道汽车产业可是德国经济的发动机,每年贡献超 7% 的 GDP,这一停摆不仅 200 亿欧元损失要打水漂,10 万个就业岗位都要悬,说白了就是被中国供应链攥着喉咙,想喘口气都难。 更要命的是这种依赖早就渗透到了民生根本的药品领域,德国 81% 的维生素和 76% 的抗生素原料都来自中国,糖尿病药二甲双胍、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常用药,关键原料几乎全靠中国供应。 德国经济研究所做过压力测试,要是中国供应商停摆,德国每年 4200 万盒药品直接断供,56 种关键药里 20 种都算高风险,而欧洲本地能自给的药物成分才刚过 10%。 现在德国联邦药品研究所的短缺名单上已经有 540 种药了,真要是哪天中方收紧供应,德国人看病拿药都得成问题,这种藏在民生里的依赖,比工业断供更让人头皮发麻。 德媒说中国的损害比美国关税更隐蔽,这话确实没说错。美国搞关税是明刀明枪,中国只需动一动供应链的小开关,德国工业就得抖三抖。 就像稀土管制,打着防扩散的旗号,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可德国工业就是遭了殃;药品原料也一样,不是故意卡脖子,可中国就是占了全球 47% 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欧洲自己跟不上产能,能怪谁呢。 更让人无奈的是中国的战略布局,人家几十年前就砸钱建稀土实验室,高校开专门课程,攒下全球最多的采矿专利,现在掌控 85% 以上的精炼产能、99% 的电池级石墨,都是一步步铺出来的局。 欧洲企业以前总嘲笑中国企业格局小,现在才发现自己只顾着算季度利润,人家早把二十年的棋下完了。 德国原材料署也承认,就算想建自主供应链,要么缺钱要么缺技术,连中国企业都喊赚钱难,欧洲的新项目更没法推进。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依赖,比突然的贸易战更可怕,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工业、民生、经济早被缠得动弹不得,也难怪德媒急着喊要摆脱依赖,毕竟再这么下去,真要被 “吞噬” 了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