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后人齐聚福州! 10月的福州,多了几分肃穆。街头巷尾,时不时能听见有人聊起电视剧《沉默的荣耀》。 这部剧让许多观众第一次认真思考:那些用一生守口如瓶、隐姓埋名的人,到底留下了什么? 恰好在这个时候,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这几位隐蔽战线英烈的后人齐聚福州,为一场纪念活动而来。 没有隆重的仪式铺张,却让人觉得,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庄重。 活动当天,烈士的后人们聚在一起,有的带来了家族里珍藏的遗物。 庄珩从青岛带来的那支吴石将军用过的毛笔,握在手里其实很普通,但谁都知道,这样的毛笔在特殊年代里做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 每个人轮流把玩那支旧毛笔,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当年紧张的空气和暗流涌动的夜晚。 福建省国家安全厅专门安排了遗物捐赠环节。 这一刻其实不只是物品的交接,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毛笔的归属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对信念的坚守和家国情怀能不能被传下去。 主办方也表示,这些烈士的故事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提醒大家,有些人值得被记住。 纪念园里,家属们安静地站在烈士塑像前。 陈宝仓的外孙女李敏讲起外公,声音有点哽咽。 她说,小时候家里人很少提及往事,长大后才慢慢拼凑出外公的模样——不是电视剧里那种高大全的英雄,也有普通人的犹豫和脆弱。 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平凡人却能做出超乎寻常的选择。 聂曦烈士的侄子黄仁晶站在塑像前沉默了很久,他说,自己小时候总觉得家族和别人不太一样,不明白这种“缺席的亲情”意味着什么。 直到后来他才明白,正是因为有人选择了不归路,才有了后来的团圆。 其实,隐蔽战线的故事,远没有电视剧那么光鲜。 很多烈士活着的时候甚至没能和家人见最后一面,家属们有的连墓碑都没能亲自去看过。 很多英雄的名字,几十年后才被公布出来。 可正是这些细碎的遗憾和未完成的团聚,让烈士的故事变得更真实、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这场福州的纪念活动,其实是一次很生活化的聚会。 没有太多宏大叙事,也没有过多煽情的辞藻。 大家谈论亲人、谈论遗物、谈论生活,也谈论对未来的期许。 家属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是英雄,但首先是我们的家人。 烈士后人们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带着那份沉甸甸的家族记忆。 活动结束时,福建省国家安全厅的工作人员说得很实在:这些英雄不会被忘记,他们的故事一定会一代一代讲下去。 每个人都清楚,英雄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留给后人的,不只是荣誉感,还有继续守护和平的勇气。 福州这个秋天,因为这场朴素的纪念活动,多了一份温情,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英雄的故事没有终点,生活还会继续。 每个人都应该记得,这些“平凡的亲人”曾经做出过不平凡的选择。 参考: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后人齐聚福州!——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