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的名字,刻在西山石墙上,旁边是她姐的。 不是家属。 是并肩扛过风的人。 你敢信?十九岁,嫁个比她大二十岁的老兵。 没人逼。她自己点头的。 那老哥不说话,军饷三切娘在牢里,弟在读书,自己啃窝头。 你懂那种感觉吗?就是你胃里没食,可手里攥着的,是别人家的命。 后来那小子考进哈军工。 姐蹲操场外头,哭半小时,一声没出。 眼泪砸地上,像当年我们试射失败时,弹头砸进戈壁的坑 不是一次,是137次。 炸了。修了。再炸。 弟弟成了导弹工程师。 她,再没嫁。 晚年录音里那句,我听了三遍,手抖得打翻了茶。 爸爸把命给了国家,我把命给了弟弟,弟弟把命还给了国家。 不是口号。是命换命的账本。 我当年在酒泉,见过那种眼神。 不是英雄的光。 是熬干了血,还盯着靶心的人。 两弹一星那代人,不是靠喊口号干成的。 是有人把饭碗让出去,才让别人能抬头看天。 现在有人说卡脖子是新词? 呵。 三十年前,有人连饭都卡着,硬是把箭送上了天。 举国体制? 是有人把命当柴烧,烧出一条路来。 那老兵,没留名。 可军饷分得比谁都清。 三分,一分不差。 你问我他图啥? 图个弟弟能读书? 可那弟弟,最后把命还给了国家。 我猜下一步,他们会在火箭尾焰里,刻上所有无名者的姓。 不是英雄的家属。 是和英雄一起,跪着把天撑起来的人。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可有些东西,比5G还硬,比30马赫还快 是那碗窝头,那三刀军饷,那没哭出声的半分钟。 快。 准。 狠。 这才是中国人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