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7 08:54:44

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新加坡这慌可不是瞎琢磨出来的,根子就扎在马六甲海峡那片海水里。它那点家当里,港口生意是顶梁柱中的顶梁柱。 全球五分之一的货运贸易要从新加坡港过手,港口及中转业务硬生生撑起新加坡7%的GDP,还攥着17万个家庭的饭碗。这饭碗能端稳,全靠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给喂着。 马六甲海峡有多金贵?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海上贸易、四分之一的运油船都得从这儿过,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 而在这些穿梭的船只里,足足六成来往中国,中国进口石油的80%、进出口物资的50%都得走这条道。说中国是马六甲海峡的“头号金主”一点不夸张,新加坡港收的那些港口费、中转费,一大半都带着中国贸易的印记。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给美国的“防务账单”。2020年美国批准新加坡买12架F-35,算上发动机和配套系统得花27.5亿美元。 这笔钱看着是新加坡掏的,可追根溯源,不少都来自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贡献的收益。等于新加坡拿着中国给的“过路费”,去缴了美国的“保护费”,这账算下来多少有点微妙。 过去新加坡能把这生意做得稳当,是因为中国没得选,马六甲海峡是绕不开的“海上生命线”。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陆续开通的新航线,直接戳中了它的要害。 去年9月中远海运就开了条直航航线,从印尼巴淡岛港连到海南洋浦港,中途只在马来西亚亚庇停一下。这条线可不简单,能更快对接北美和南美市场,把东南亚变成新的中转枢纽。 别小看这条航线的力量。巴淡岛本来就是印尼的自贸区,2024年吞吐量都到67万个标准集装箱了,现在借着新航线融进中远的全球网络,货物能直接高效地进中国,再转去美洲。 这意味着原本要绕马六甲、经新加坡中转的货物,现在多了条更省事儿的路。对中国来说是供应链多了层保障,可对新加坡来说,就是嘴边的肉要被抢走了。 马六甲海峡的油气运输更是新加坡的命脉,这里每年要过2400万桶油气,中国占了其中原油进口量的50%。 以前这些油气大多要经新加坡港中转、补给,带来的炼油、船舶维修生意能让新加坡赚得盆满钵满。可新航线直接分流了货运,未来油气运输会不会跟着走?这事儿想想就让新加坡坐不住。 更要命的是,这条新航线还不是孤例。中国一直在推进贸易路线多元化,就是为了减少对单一通道的依赖。新加坡心里门儿清,自己的优势全建立在“中转”二字上。 一旦中国不再非马六甲不可,它的港口收益、相关产业都会跟着缩水。GDP少了7%可不是小数目,17万个就业岗位更是经不起折腾。 之前捷星亚洲停航,新航急着接盘航线、扩招员工,其实已经透着点焦虑了。航空业和航运业本就唇齿相依,现在航运的根基要被撼动,新加坡能不慌吗? 它向美国缴保护费,本来是想靠美军撑着马六甲的安全,保住自己的中转地位。可现在中国直接开了新道,美军护得住马六甲,却挡不住货物走别的路。 说白了,新加坡的底气全是马六甲给的,而马六甲的人气全是中国撑的。以前它能靠着“中间商”身份两头获利,一边赚中国的过路费,一边拿这钱买美国的安全保障。 现在中国绕开了中间商,它既怕港口生意凉了,又怕缴了保护费还留不住饭碗,这慌劲儿自然就上来了。毕竟依赖单一通道的日子,本就经不起半点变数。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