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比亚迪正式发布了2026款秦L DM-i、宋Pro DM-i以及宋L DM-i三款新车。与此前唐、汉改款的思路一脉相承,这一轮升级不再追求“全民智驾”的噱头,也没有大刀阔斧的外观革新,而是回归务实路线:提升纯电续航、优化配置结构,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面对新一轮政策变局。 这种调整,显然是一场“断舍离”。 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倒逼 此次改款的时间点颇为微妙。 年底是车企冲刺销量的关键节点,而2026年起,插电混动车型若想享受购置税减免,其纯电续航需达到1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比亚迪必须提前调整产品布局——不仅要顺应政策,更要守住竞争优势。 二、秦L DM-i:降价、增程、再省一点 2026款秦L DM-i延续了其家轿爆款的务实定位,仅提供两款车型:128KM进取型(9.68万元)和128KM领先型(10.28万元),比25款降幅显著。 以旧换新还可再减4000元,这让入门门槛直接探底至9万元出头。 续航方面,新车全系提升至128km,符合新政要求;亏电油耗则从2.9L/100km降至2.79L,进一步巩固了“省油神车”的地位。 配置上,新车新增“怀挡”设计,释放中控储物空间,内饰更简洁现代。智能化升级至高阶版DiLink 100系统,支持无麦K歌、手机与车机内容流转。不过,天神之眼C智能驾驶系统不再标配——比亚迪显然选择把预算让位于续航与价格。 选购建议: 1.注重通勤代步:选进取型,价格优势明显; 2.看重舒适与娱乐:选领先型,动力更强(160kW电机)且功能更全面。 三、宋Pro DM-i:三款精简,性价比更“准” 宋Pro DM-i这次的更新同样围绕续航展开,三款车型的纯电续航统一提升至133km,较旧款最高提升近一倍。 外观新增“冰珀青”配色,内饰采用怀挡布局,并加入手车互联、游戏中心、无麦K歌等功能。 配置方面,SKU从四款精简为三款:进取型、超越型、卓越型,售价10.28–12.58万元,置换后低至9.98万元。 不过,这一代的入门款虽然续航提升,但配置反而有所“瘦身”:取消了天神之眼C、5G车联网、自动泊车、后排扶手等功能。 相比之下,10.98万元的超越型是全系最均衡的选择——补齐智能驾驶、无线充电、双区空调、电尾门等关键配置。 顶配卓越型(11.98万元)则在舒适性上进一步升级,虽然略有部分削减(如氛围灯、轮毂尺寸),但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 四、宋L DM-i:标配云辇-C,续航拉满200km 宋L DM-i的升级力度最为明显,可谓全系“上强档”。 2026款车型标配云辇-C智能悬挂系统与高速爆胎稳行系统,续航提升至200km。 外观换装半隐藏式门把手,新增官窑灰与星河米两种配色。车内新增怀挡、冷暖冰箱、座椅按摩等配置;同时支持多品牌手表控车功能,并新增智能儿童安全座椅识别。 车型结构从5款精简为3款,售价区间13.98–15.68万元: 3.130KM超越型(13.98万):入门即高配,标配天神之眼C与云辇-C; 4.200KM超越型(14.68万):续航翻倍、快充提升,并加入记忆功能与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5.200KM卓越型(15.68万):顶配再加香氛系统、冷暖冰箱、HUD抬显与燕飞利仕音响,舒适与豪华兼顾。 可以说,新款宋L DM-i实现了“性能+豪华”的双重跃升。 五、写在最后:比亚迪的“减法战略” 根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2025年前九个月零售量达254.2万辆,同比增长仅3.1%。 相比之下,吉利、长安、上汽通用五菱的增速分别高达107.2%、40.2%和30.2%。 在这样的压力下,比亚迪必须轻装上阵。 “全民智驾”的战略暂告一段落,转而以“更长续航、更低价格、更快响应”重新定义竞争逻辑。 从秦L到宋L,比亚迪的“断舍离”不是退步,而是一场回归本质的自我校准。 面对2026年的新赛点,比亚迪选择放下包袱,以务实之姿继续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