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杀人诛心。格力赢了官司,拿了16万赔偿,结果人家问对手是谁

名城探寻 2025-10-29 00:17:32

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杀人诛心。格力赢了官司,拿了16万赔偿,结果人家问对手是谁,格力那边的人就回了俩字:不群。 ​​​​几个月前,格力发现网上突然冒出一大批雷同内容,说格力空调“质量差”“售后烂”,还拿一些没实锤的“用户投诉”作证据,甚至有博主用统一脚本对比产品,明里暗里踩格力捧别家。 说这话的是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在公司官方通报维权结果的社交动态下,他追加了这句耐人寻味的提问。这俩字一出,全网瞬间炸开,老网民都清楚,“不群”俩字藏着的刺,比直接点名还扎人。 这得追溯到2012年,360创始人周鸿祎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爆发激烈争执,彼时周鸿祎就在微博暗讽雷军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表面正派实则算计颇多,“雷不群”这个外号就此流传开来。朱磊这话,明眼人都能品出指向性。 更具戏剧性的是,朱磊喊话的前一天,雷军刚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公开表态,对着台下行业大佬强调“行业要团结,坚决抵制水军搞破坏”。 这话当时收获不少掌声,转头就被格力拿着胜诉判决追问“水军源头”,这种反转让网友直呼“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朱磊后来补了句“也没说是谁”,可这种辩解显得苍白,毕竟他连“不是华为”都特意澄清,等于把范围缩得更窄。 这场官司的被告并非无名之辈,是北京深知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法院判决书显示,这家MCN在2024年九十月间,通过多个账号集中发布贬损内容,捏造客户投诉、用“质量堪忧”“威胁顾客”等侮辱性词汇攻击格力,且内容全无事实依据,已超出合理评价范畴。 最终法院判其公开道歉30天并赔偿16万,格力10月17日确认收到道歉和赔款。 格力和小米的梁子早不是一天两天。从空调赛道开始,格力就曾吐槽小米空调“全靠代工,无核心技术”,小米反手推出“十年免费包修”政策,把行业服务标准拉高。 格力紧接着回怼“十年不用修才是真本事,口碑没法P图”,暗指小米销量数据造假。后来双方跨界造车,差距逐渐显现:雷军喊着“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砸130多亿建3400人团队,28个月就将SU7量产交付; 董明珠2016年就宣布造车,收购银隆遇阻后团队规模未超500人,首款车拖了数年仍未量产。上个月朱磊还拿小米SU7召回11.7万辆的事开怼,可见积怨之深。 有内行人爆料,当下MCN机构的抹黑生意早已明码标价:写篇软文几千块,编条黑料发全网能赚上万,甚至存在“不给钱就抹黑”的霸王条款。 这种操作直接搅乱了市场判断,消费者刚看到“小米十年保修良心”,转头就刷到“天天坏才敢包十年”;这边格力宣称“十年故障率不到0.3%”,那边就有人质疑“数据造假”,到最后消费者只能茫然抉择。 朱磊显然认定这家MCN背后有人指使,连续多日在社交平台开火,晒出“汽车博主”用统一话术抹黑格力的视频合集,还直言“再高明的公关套路,也敌不过良知”。 他强调自己作为格力市场总监,“捍卫品牌声誉是工作和使命”,可面对追问又只说“谁抹黑格力谁就是不群”。截至目前,小米从高层到品牌部门都未公开回应,这种沉默反而让舆论争议更大。 16万赔偿对巨头企业而言不值一提,格力真正想要的显然不是钱,而是通过“不群”这个暗号,把水军源头的质疑抛给公众。 可这种含沙射影的方式,并未赢得所有人认同,反而有网友指出“与其纠结谁是不群,不如拿出更多技术硬货”。毕竟当年格力与小米的“十亿赌局”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大家想看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而非如今陷入水军互撕的泥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不在舆论抹黑的伎俩里。把雇水军的钱省下来投入研发,把争口舌的精力用在提升品质,让空调更省电、汽车更安全、售后更贴心,才是对品牌声誉最好的捍卫。这种行业内耗持续下去,最终伤害的只会是消费者和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