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吴健雄,也就是袁世凯的孙媳妇。她在某些方面比杨振宁李政道还厉害。 吴健雄的名字里藏着父亲的期许,“健雄”二字寓意着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她的父亲是开明士绅,深知科学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创办女子学校让她接受教育,还经常从上海带回科学书籍和报纸。 当别的女孩还在懵懂度日时,吴健雄已经跟着哥哥做简单的科学实验,早早知道了打雷闪电的原理。 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一路指引着她,从苏州女师到国立中央大学,再到后来毅然远赴美国深造。 当时的西方科学界对女性和外域人充满偏见,伯克利物理系主任原本不愿接纳她,却被她沉稳的谈吐和扎实的学识打动,破例点头。 在美国的校园里,吴健雄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侣袁家骝。 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同样是投身物理研究的学者。 两个热爱科学的人因共同的追求走到一起,1942年在诺贝尔奖得主密立肯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钱学森等好友前来见证。 这场婚姻让吴健雄有了“袁世凯孙媳妇”的特殊身份,但她从未借家族之名谋取便利。 夫妻二人后来都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一门三院士的成就,彻底改写了人们对袁氏家族的印象。 吴健雄的科研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 二战期间,她作为唯一的华人物理学家加入曼哈顿计划,代号“中国玫瑰”。 当时核反应堆常因铀分裂产生的氙气而停止反应,她通过研究中子吸收截面,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难题,还改进了盖革计数器提高核辐射测量精度。 她的计算精度惊人,误差小于1%,连奥本海默都赞叹她,这份严谨和精准,在后来验证宇称不守恒的实验中发挥到了极致。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却得不到物理界的认可,甚至有人打赌这个理论根本不成立。 吴健雄凭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意识到这个实验的重大意义,毅然放弃了早已安排好的行程,组建团队开展研究。 为了防止数据泄密,她用宋代商用的苏州码子记录关键信息,甚至把核心数据缝在旗袍夹层里。 当实验结果证明β衰变的粒子发射并不对称时,整个物理界都被震动了——统治多年的宇称守恒定律,被这个华人女性用实验推翻了。 这个让杨振宁和李政道登上1957年诺贝尔领奖台的成果,本该有吴健雄的一席之地。 但由于当时的性别偏见和学科歧视,评审委员会最终没有将她列入获奖名单,甚至有人私下表示“诺贝尔奖不习惯表彰实验物理学家,尤其是女性”。 即便如此,吴健雄也从未抱怨,依旧穿着旗袍在实验室深耕。 后来她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还是以色列沃尔夫奖的首位得主,这些荣誉都是对她学术成就的最好肯定。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早在1949年就完成了光子纠缠的首次确凿验证,这项工作为量子信息科学奠定了基础,被科学家称作“一盒宝石中的另一颗明珠”。 比起名利,吴健雄更看重科学真理和祖国发展。 离家37年后,她于1973年受邀回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总理那句“你祖父是政治家,你父亲是文学家,你是科学家”的评价,让她备受鼓舞。 此后她多次回国,独资捐建明德学校紫薇楼,设立“吴仲裔奖学金”,把积蓄都投入到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中。 1997年她去世后,骨灰被安葬在江苏太仓的明德中学校园里,墓园的设计由李政道提议,两个转动的石球象征着她验证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原理,杨振宁亲自题写墓园名称。 2021年,她的头像登上美国邮政局发行的永久邮票,与爱因斯坦、费米等科学巨匠并列,这份迟来的认可,见证了她跨越时代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