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达成多项和解,但在稀土这一块,中方留了一个后手! 中美釜山会晤的官方通报已经公布了,双方达成了多项成果共识,包括中美24%关税继续暂停,美国减少10%所谓“芬太尼关税”,扩大农产品贸易(其实就是大豆)、以及互相暂停港口费等等。 而关于稀土,美方将暂停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作为对等措施,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乍一听像是对等让步,可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去了。先说说美方那个 “穿透性规则”,说白了就是想把出口管制的网撒得更宽,只要被列入他们 “实体清单” 的企业持股超过 50%,连子公司都要被卡脖子,本质是想断咱们的技术和资源渠道。 他们为啥愿意暂停?还不是被掐住了要害 —— 美国本土的稀土精炼产能才 1300 吨,连重稀土都处理不了,而重稀土恰恰是造核潜艇、高端芯片的关键材料,92% 都得从中国买。 要是中方真把出口管制收紧,美国的军工和半导体产业就得喊救命。 反观中方暂停的出口管制,看着是松了口子,实则根本没动核心利益。咱们商务部公告里特意加了句 “研究细化具体方案”,这可不是空话,意思是这一年只是 “缓冲期”,不是 “作废期”。 要是明年美方翻脸不认人,再搞技术封锁,咱们随时能把管制措施捡起来,甚至能拿出更细化的方案卡他们,这就是 “可进可退” 的威慑力。 而且咱们暂停的只是稀土 “物项” 的出口许可,那些真正核心的技术,比如高纯度稀土金属制备、稀土永磁体精密加工这些 “卡脖子” 的手艺,43 项关键技术一项都没松,全在严格管控里。 这就好比咱们卖面粉,但绝不教做馒头的秘方,美国就算拿到原料,也造不出高端产品,还是得看咱们脸色。 有人可能担心,暂停一年会不会让咱们失去优势?完全多余,咱们的后手早就布好了。 国内这边,稀土开采、生产、出口的全链条监管抓得更紧了,去年一年就查处了 20 多起走私案,查获了 3834 吨稀土,根本没给 “灰色出口” 留空间。 今年的开采量还比去年减了 5%,环保不达标的矿山直接停产,这就是把资源攥在自己手里,绝不再像以前那样贱卖原材料。 反观美国,喊了好几年要建 “去中国化” 的稀土产业链,结果呢?他们投资的 Ramaco 公司新矿,要到 2027 年才能投产,初期一年才产 800 吨,还不如中国一个中型矿企的十分之一。 澳大利亚那个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老被环保问题叫停,一年产的氧化镝还不够中国一周的量,想帮美国都没那本事。 更可笑的是,美国连懂技术的人都没有,高校早就砍了稀土相关课程,现在重启生产线,得从中国、日本请 60 岁以上的老技师,这差距可不是一年半载能补上的。 再看实际需求,美国对咱们的依赖根本没减。他们每年消耗的 5.4 万吨稀土里,70% 直接从中国进口,那些所谓从马来西亚、日本转口的,其实原料还是中国加工的,实际依赖度比表面数据高多了。 就说军工领域,F-35 战机的雷达系统靠钕、镨永磁体运转,发动机得用镝元素耐高温,激光制导装置离不开铽,这些全是咱们管控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别提了,美国去年卖了 120 万辆新能源车,每辆都要 3-5 公斤稀土磁材,可本土产能连零头都不够,还得靠进口。 特斯拉的 Model Y 电机用的磁材,就算从日本买,原料其实还是中国的,绕来绕去还是没逃出咱们的产业链圈子。 咱们这一年的 “缓冲期”,其实是给自己攒实力的时间。一边稳住全球供应链,让特斯拉、丰田这些企业更愿意把工厂建在咱们的稀土加工核心区,巩固产业链优势。 一边继续强化技术壁垒,现在全球 67% 的稀土专利都在咱们手里,溶剂萃取技术的回收率能到 98% 以上,美国想绕都绕不过去。 反观美方,这一年顶多是喘口气,根本解决不了 “有矿无加工” 的死穴。他们在得州建的重稀土精炼厂,就算钱到位了,没个三五年也开不了工,等他们能自己加工了,咱们的技术早又升级了。 这次稀土博弈的 “后手”,藏在 “暂停≠放弃” 的弹性里,藏在技术管制的底线里,更藏在国内全链条的管控里。 中方从来没把稀土这张牌打到底,而是用 “缓冲期” 展现诚意,用 “研究细化方案” 留足余地,既没让全球产业链乱了节奏,又牢牢攥着核心主动权。 美方心里门儿清,这一年要是不实在合作,明年等着他们的可能是更精准的管控。 所以别被 “和解”“暂停” 这些词迷惑了,稀土这事儿上,中方从来都是胸有成竹。 咱们有 90% 的加工产能,有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有严丝合缝的国内监管,就算给美国一年时间,他们也造不出替代链。 这后手,既是守护咱们的战略资源,更是在大国博弈里站稳脚跟的底气,接下来谁主动、谁被动,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