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

千浅挽星星 2025-10-31 17:49:19

[微风]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前一摸,脸色大变,不禁失声大叫:“他胸前有东西在动。”   1952年,志愿军战士抓到一名间谍后,在他胸前摸到一团会动的活物,现场的人顿时都紧张起来,当时美军在战场上使用了细菌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任何异常情况都可能带来致命危险。   第九兵团保卫部长丁公量却很镇定,他戴上手套检查后,弄清楚了那是一只信鸽,在这位反间谍专家看来,这只普通的鸽子正是能打进敌人情报网的关键线索。   从这只信鸽开始,后来在鹰嘴山附近缴获的整包通讯器材和电台,这些原本是敌人用来传递情报的东西,在丁公量的安排下全都换了用途,它们不再给美军传消息,反而成了志愿军主动发送假情报、迷惑敌人的工具。   情报战的关键是对人的心理掌握,丁公量很懂这一点,他遇到的第一个难对付的对手是给美军做事的韩国间谍朴北时。   一开始审讯的时候,朴北时根本不配合,什么都不说,丁公量没有用强硬手段,而是凭借多年的反间谍经验,在和朴北时对话时,准确说出了他的接头暗号“张疯子”,这个名字打破了朴北时的心理防线,也让他把知道的情况全说了出来。   这种掌控人心的能力,在之后的行动中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另一名被俘的空降特务孙宪被抓住后,丁公量根据孙宪的心理状态,成功说服他主动配合志愿军的工作,这也让志愿军对敌人整个特务网络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丁公量做的不只是获取情报,更是把敌人寄予希望的特务,变成了执行计划的人。   最成功的迷惑战术就是让敌人用我们给的假情报,自己破坏自己的计划,当时美军正打算模仿“仁川登陆”的打法,想在朝鲜东海岸发动突然袭击。   这次袭击能不能成功,全看他们能不能搞清楚志愿军第十五军的具体动向,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候,刚在上甘岭打完恶仗的第十五军正好转移到了东海岸,部队状态十分虚弱,处境很危险。   1953年1月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丁公量利用之前缴获的敌人电台,策划并执行了一场成功的反情报行动。   第一步,在收到美军让侦察第十五军位置的指令后,他用敌人的电台回复“已经派人去侦察了”,让美军以为他们的任务正在进行,先稳住了敌人。   第二步,他趁着这个争取到的时间,立刻把美军的企图和相关情况上报给志愿军高层,为高层制定应对方案争取了宝贵时间。   最后,他发出了决定性的假情报,通过电台给美军发去消息:“东海岸的第十五军主力已经撤走了,只剩下一个排守在海浪里。”   这条假情报彻底影响了美军决策层的判断,他们最终放弃了在东海岸登陆的计划,这场没有硝烟的情报战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偷袭阴谋,还让疲惫的第十五军得到了休整和调整部署的时间。   丁公量的名字还有那些因为保密要求一直没公开的功绩,共同构成了他作为英雄的无形贡献。   丁公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担任“400反间谍工作小组”的负责人立下过不少功劳,拥有四十年的反情报工作经验。   2017年,这位老兵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是智慧和忠诚的结合,虽然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立功,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印记。   参考资料: 1. 《朝鲜战争史》 2. 《冷战时期的情报战与反间谍活动》

0 阅读: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