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院士说国产电车不敢学特斯拉电池技术,人家车有上万个小电池,2万个焊点,焊接技术

车一路向前开 2025-11-01 09:43:39

孙院士说国产电车不敢学特斯拉电池技术,人家车有上万个小电池,2万个焊点,焊接技术要求苛刻。 最近刷到个离谱说法,说“孙逢春院士说中国没能力复制特斯拉电池”,作为一直关注新能源的车迷,我赶紧去翻了院士的访谈原文,这哪儿跟哪儿啊,纯纯的断章取义! 人家孙院士明明说得很清楚:不是“没能力”,是“不敢抄”。就这一字之差,差的可不是一点点,直接是对技术路线的根本判断不同。 先给不了解的朋友科普下,孙院士说的特斯拉电池技术是啥样的。早年间特斯拉的车为了堆续航,用的全是像手电筒电池似的小圆柱电芯,一辆车能塞进去上万个。这就意味着最少得有两万个焊点,把这些电池串联并联起来。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焊点多吗?这儿的门道可深了。后来特斯拉升级到4680大圆柱电池,虽然数量少了,但用上了全极耳技术,从“点焊”变成了“面焊”,对激光焊接的精度要求更苛刻了,力道小了焊不牢,力道大了直接烧穿电芯,稍微有点偏差就是安全隐患。 那咱中国车企真的造不出这种电池吗?显然不是。孙院士自己都说,国产电车和特斯拉的差距更多在品牌,不在技术。现在国内不少厂商也能搞定全极耳焊接,甚至在某些工艺细节上还有创新,但为啥大多不走特斯拉早年的路线? 核心就在“不敢抄”这三个字里,藏着对安全的敬畏。上万个电芯、两万个焊点,就算99.9%的合格率,剩下0.1%的瑕疵都可能引发大问题。新能源车的安全可不是小事,一旦电池出故障,后果不堪设想。国产车企走的是另一条路,比如用更大的方形电芯或者软包电芯,减少电池数量和焊点,从根源上降低风险,这是基于国情的选择,不是能力不行。 而且特斯拉的技术路线也在进化。早年的小电池堆料模式,后来也升级成4680大电芯,就是为了解决之前焊点多、管理复杂的问题。这反过来也说明,咱们当初没盲目跟风是对的。欧阳明高院士也提过,特斯拉的安全性有数据支撑,但那是建立在其整套严苛的品控体系上的,咱们有自己的安全标准和技术逻辑。 其实孙院士一直很看好国产电车,他说过特斯拉国产化是好事,能逼着咱们进步,真正的对手是欧美传统车企巨头。这些年国产电车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不管是刀片电池还是麒麟电池,都是走的自主创新的安全路线,续航和性能也一点没落下。 所以说,把“不敢抄”曲解成“没能力”,真的太冤枉人了。这就像有人用刀尖吃饭秀技巧,咱不是学不会,是觉得用筷子更稳当、更适合自己。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是不是符合需求、守得住安全底线。

0 阅读:0
车一路向前开

车一路向前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