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里,多个伙伴国家以“丹麦模式”与乌克兰国防工业签订合同,为乌军生产武器

时年六月 2025-11-02 06:55:35

过去三个月里,多个伙伴国家以“丹麦模式”与乌克兰国防工业签订合同,为乌军生产武器和装备,总价值超过12.5亿欧元。所谓“丹麦模式”,即由捐助国把资金直接打入乌克兰厂商账户,由乌方按前线需求排产,交货周期短,也扶持了本国工业。丹麦、瑞典、加拿大、挪威和冰岛组成的“北方集团”率先在2024年投入5.9亿欧元试水后,2025年把总额扩大到13亿欧元,其中首笔4.28亿欧元已在夏季拨付,用于火炮、远程无人机、导弹和反坦克武器的生产线。 乌防长乌梅罗夫表示,这笔资金一半来自被冻结的俄资产收益,既减轻捐助国财政压力,也让乌克兰工厂保持满负荷运转。与单纯捐赠不同,这种模式使乌厂保留知识产权,并可用利润再投资扩建。丹麦还开放本土工业区,让乌企设厂,既避开俄导弹,又方便把新技术反向输送给北约盟国。 在操作层面,乌国防部提出产品清单和供应商短名单,丹麦国防采购局进行资质与合规审查,随后直接签约付款;货物在乌境内验收后由乌军运输司令部统一调配,无需再经多国转运。2024年试验阶段,平均交货周期仅6-8周,比传统对外军援缩短近一半。 随着冬季临近,乌克兰把“丹麦模式”视为保障弹药持续供应的主渠道。乌政府正与荷兰、德国、英国商讨类似机制,并计划在波罗的海和北欧设立更多联合生产线,把乌方在前线积累的技术与欧洲产能结合,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军工生态。因此,12.5亿欧元只是开端,丹麦国防部预计,到2026年该框架下总投入可能突破20亿欧元,成为西方支持乌克兰国防工业的核心平台。

0 阅读:0
时年六月

时年六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