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俄罗斯,上不了桌了。没有所谓的三足鼎

王匡说人啊 2025-11-03 11:35:14

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俄罗斯,上不了桌了。没有所谓的三足鼎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根本配不上其大国地位。它已经被美西方制裁废了,只能靠着丰富的资源苟延残喘,如果没有蘑菇遗产,可能早就成了餐桌上的肉了。 为什么?因为这几年大家都发现一个现实——俄罗斯现在的“份量”,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说它没实力,那也不对;可要说它能跟中美一个级别,也真有点勉强。 现在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呢?全球排第十左右,GDP也就是印度的一半多。就这体量,还想“三足鼎立”?那真是想多了。 大国地位不靠吼,靠经济。经济弱了,军工再强、资源再多,也撑不起那张桌子。俄乌冲突后,美西方下了重手——金融、能源、技术一锅端。 别看俄账面数据好看,那都是靠军费、靠石油价格硬撑的。2024年俄GDP表面上涨,但老百姓生活没跟着上去。军工订单多了,民用企业却死了一片,工厂转军产,物价飙升,卢布不稳,老百姓苦哈哈。这叫“表面热闹,里头空心”。 能源是命根,也是命门。以前俄罗斯卖油卖气,欧洲是最大客户。现在呢?欧洲几乎不要了,美国、欧盟给它设限价,搞保险、封航道,逼得俄罗斯只能打折卖给亚洲。 以为是转型,其实是降价甩货。油是卖出去了,可赚的比以前少多了。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军费占比已经超过GDP的6%,教育、医疗都被挤压。国家靠“打仗经济”维持增长,时间一长,问题就要爆。 有人说,那俄罗斯还有核武啊,谁敢动它?确实,核武让它没人敢欺负,可核弹不能变成GDP。核威慑能保命,但保不了饭碗。它能让你“没人敢打”,但不能让别人“愿意跟你混”。 现在各国看得很明白:跟中美打交道,有技术、有市场、有钱赚;跟俄罗斯打交道,有风险、有制裁、有不确定。 中美一握手,马上就有不少国家开始调方向。东南亚国家忙着谈经贸;欧洲继续追美国政策走;中东国家一边买美军火,一边拉我国投资。 那俄罗斯呢?能靠的就是资源——卖油、卖气、卖粮。可这些生意不是“联盟”,是“买卖”。谁出价高卖谁,谁敢买就卖谁。但买家都在提防:一旦制裁收紧、船运出事、保险出问题,钱就打水漂。这就决定了,没人敢押宝押在俄罗斯身上。 俄罗斯国内,确实有点“内紧外松”。外面看热闹:军力强、姿态硬;里面看真相:通胀高、物价涨、工厂缺零件。科技被封锁。高端芯片、机床、材料都买不到。 金融的卢布得靠强制结汇才能稳;国际结算大多靠人民币或卢比,美元结算早被掐死。看起来“自主”,其实是被迫“换路”。 说到底,现在全球桌面上谈的,不是战争,是供应链、科技、金融、气候、能源转型。可这些话题,能出方案的是谁?美国掌握规则,中国掌握产能。 俄罗斯呢?能提供原料,但拿不出系统性方案。所以中美会晤之后,其他国家就更明白了:想要稳经济,要市场找中国,要金融靠美国;俄罗斯那边,只能算个“资源后备库”。 讲白了,俄罗斯不是没人理,而是它在这桌上坐的位置变了。以前它能拍桌子,现在它只能端盘子。它还有核武,所以没人敢惹;但也正因为它太“硬”,别人都不敢靠太近。 现实就是:核弹让俄罗斯“不可忽视”,但制裁让它“不可依靠”。它坐在场边,会被尊重,但那是“安全层面”的尊重,不是“经济主导”的认可。 所以说,“三足鼎立”的时代根本没来过。真正能决定世界走向的,还是那两个人:一个掌控科技与美元,一个掌控制造与市场。 至于俄罗斯?它现在只能靠卖资源、靠军火撑门面。少了它,世界格局会乱;可有了它,全球经济也不会变得更稳。 这就是中美会晤后的新格局。谁能定规则,谁能供产品,谁能稳市场,谁才是真正的“大国”。喊口号的,热闹一时;能拿出方案的,赢的是未来。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赞留条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0 阅读:0
王匡说人啊

王匡说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