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刚刚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文章,强调他刚刚与总统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通话,汇报了他与中国防长在马来西亚会晤的情况。有意思的是,赫格塞斯在文中不仅呼应了特朗普中美G2的想法,甚至还强调“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那么如何看待赫格塞斯的这个说法呢? 11 月 2 日,美防长赫格塞斯在马来西亚与中国防长会晤后,抛出 “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的惊人表态,同时呼应特朗普的 G2 构想,称此次会面 “良好且富有建设性”,这并非单纯的外交辞令,而是美方在特定局势下释放的复杂博弈信号。 中美建交 46 年来,2001-2009 年小布什执政时期堪称关系最佳阶段,美方助力中方加入 WTO,中美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美方聚焦全球反恐与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未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布什总统还曾亲赴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奥巴马时期也曾提出 G2 概念,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特朗普政府曾主动发动对华关税战,引发中方对等反制,严重破坏了双边关系的基础,与 “从未如此之好”的表述形成鲜明反差,会晤同期,美军 “尼米兹”号航母半小时内接连摔掉两架飞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暴露出美军在管理、训练及装备上的严重漏洞,这与美方试图营造的 “关系向好”氛围格格不入。 美方此时释放 “善意”信号,本质是多重现实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赫格塞斯面临 “驭下不力”的执政困境,航母接连摔机的事故不仅引发公众质疑,更暴露了美军战备水平的短板,作为防长,他清楚美军当前难以应对大国冲突,底气严重不足。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战持续吃瘪,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给美国本土产业和消费者带来损失,亟需为紧张的双边关系降温,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而美方执政团队已形成基本共识,即维持对华和平稳定,并以 G2 框架处理未来关系,赫格塞斯的表态正是这一团队立场的集中体现,多重压力交织下,这句 “向好”言论更像是美方的策略性表达,而非对双边关系的真实描摹。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美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性变化,打破了原有平衡,双方均在为潜在的 “脱钩”准备 B 计划,这与小布什时期 “美方聚焦反恐、未视中国为威胁”的背景存在本质区别。 赫格塞斯提及的 “保持国防沟通渠道畅通”,核心目的是缓和局势、防止冲突升级,而非放弃战略竞争,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本质并未改变,美方的 “示好”只是暂时搁置分歧、规避风险的权宜之计,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双边关系的博弈属性。 面对美方释放的复杂信号,中方的应对逻辑始终保持理性与清醒,坚持 “辩证看待、以我为主”,认可两军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积极意义 ,在复杂博弈中,保持对话总好过老死不相往来,有助于降低误判风险、缓和紧张气氛。 中方并未将和平希望寄托于美方的口头承诺,深刻认清美方 “看人下菜碟”的本质,其仅在野心受挫、实力不足时才愿意寻求稳定,一旦局势对其有利,可能再度调整对华策略,因此中方的核心策略是 “以我为主”,按照自身步调,在经济、军事、战略层面做好充分准备,不被美方 “糖衣炮弹”误导,始终坚守自身发展节奏与核心利益。 这场围绕 “向好”表态的博弈,本质是大国竞争中 “信号战”的典型体现,美方的 “示好”并非源于对双边关系的真心珍视,而是自身实力短板与现实压力下的被动妥协。 在国际博弈的舞台上,口头承诺的可信度终究建立在实力对比与现实约束之上,中美关系的稳定,从来不能依赖美方的临时妥协,而必须植根于中方自身实力的持续提升与战略定力的不断增强。 中美关系注定是一场长期、复杂的博弈,赫格塞斯的表态只是这场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既不能高估其积极意义,也不必过度放大其负面影响,中方唯有保持 “不卑不亢、稳步前行”的姿态,持续筑牢自身发展根基,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让双边关系始终沿着理性务实的轨道前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稳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