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杀害江姐的凶手,黄茂才被判处枪毙,行刑时,黄茂才大喊冤枉,他大声的呼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3 14:58:21

1951年,杀害江姐的凶手,黄茂才被判处枪毙,行刑时,黄茂才大喊冤枉,他大声的呼喊:“我不是国民党特务,我是无辜的,我帮助江姐做过很多事。” 1951年,黄茂才因为“渣滓洞看守”的身份,被当成罪犯押往刑场,就在即将被枪决前,他突然喊了一句让所有人都停下的呼救。 这一声喊,不仅让执行人员犹豫了几秒,也替他争取到一次重新调查的机会,也让一段被埋在尘土下的真相有了被重新翻出来的可能。 黄茂才出身贫苦,家里常年靠给地主干活维持生活,他加入特务系统,并不是出于政治立场,也不是内心认同,而是为了活下去。 当时国民党到处抓壮丁,他知道自己一旦被抓走,连做工的钱都挣不到,更别提养家。 于是,他抱着侥幸心理,做了渣滓洞的临时看守,这份工作没前途,也没有晋升,他连加入军统的资格都没有,完全就是底层“小兵”的角色。 他思想转变,是亲眼看到了江竹筠等革命者在狱中的态度,他发现这些人既不是宣传里说的那样,也没有抱怨,只是坚定,那一刻开始,他的心变了。 他在地下组织中有一个代号叫“蓝先生”,这个名字是一件件未经公开的行动,他悄悄用“黄克诚”“张力修”等化名,先后把二十多封情报送出去。 那时候,检查很严,任何一点异常都会被关进去,他在传递情报前都会提前想好路线,把纸条塞在鞋底,然后故作放松地经过检查口。 他也会抓住机会塞给饥饿的囚犯一个馒头,这种举动在当时都很有风险,可这种行为证据,都是人记得的,没有文书保存,一旦人死,证据就跟着消失。 “11·27”事件发生后,许多重要证人被杀害,他们本可以帮他证明,但永远没机会发声,留下来的幸存者也只能说明他没有虐待,却难以证明他积极救人,于是他被误认。 要知道,建国初期,国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时,对原国民党系统的人员格外谨慎,审查更强调“身份框架”,只要曾在旧系统工作过,就会被当成重点审查对象。 于是,“渣滓洞看守”这四个字,对黄茂才来说,几乎和真正施暴的人画上了等号,这个标签比任何辩解都有力,在审判中压得他抬不起头,几乎替真正的刽子手背下所有罪名。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份沉眠多年的文件,1981年,重庆烈士陵园整理档案时,找到了胡其芬烈士的《最后的报告》。 那份材料里出现了“蓝先生”,并清楚描述了他在狱外传递情报的作用,调查人员立刻意识到,这个代号必须找到对应的人。 这一物证,让线索重新活起来,也指向了当年大屠杀前被成功营救的曾紫霞,当工作人员找到她时,她一下就认出来,喊出“这是我表哥!”现场情绪很激动,这一认定,比任何书面材料都直接。 之后,曾紫霞提供了详细回忆,重庆地下党负责人林向北也提交了书面证明,这些证据互相契合,终于让当年那些藏在暗处的行动被完整拼出来。 人们才知道,“蓝先生”传递的情报帮地下组织制定营救计划,而这些行动,在当时生死攸关。 案件最终结论翻转:黄茂才不是刽子手,他是冒着风险帮党的线人和救助者,身份被重新定义,他的名字从“看守”变成“功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评价,需要耐心,需要证据,更需要公平,身份可以误导,行为才最真实。 信源:百度百科——黄茂才

0 阅读:78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