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仅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除了三名航天员飞上太空,另外还有四只

桑代克 2025-11-03 16:21:49

这下出名了, 不仅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除了三名航天员飞上太空,另外还有四只可爱的航天鼠也要一飞冲天,真是出息了。 神舟二十一号这次带着张陆、武飞、张洪章三名航天员出征,还捎上两雌两雄四只小黑鼠,直接把中国空间站的生命科学实验推到了全球聚光灯下,毕竟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实施小鼠空间科学实验,标志着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迈入了新阶段。 能拿到这张“太空门票”,这四只小鼠可比选秀出道难多了。它们是从 300只候选者里一路闯关杀出来的,先是过“体能关”,得在加速旋转的转棒上像踩动感单车似的坚持110秒不落地,这第一步就刷掉了大半选手。 紧接着是“抗晕挑战”,进二维旋转仪里被翻来覆去地转,从30秒到2 分钟不停加码,转完还得立刻走平衡木,稳住身形才算过关,这待遇堪比人类航天员的转椅训练。 更绝的是心态和智商测试,被头朝下倒吊时得拼命挣扎,要是躺平摆烂直接淘汰,毕竟太空里可没人哄着;还得闯迷宫测试空间识别能力,不然飘在空间站里找不到食物可就麻烦了。最后48只佼佼者到酒泉适应环境,才敲定这4只C57BL/6品系的小黑鼠,这品系遗传均一性好,个体差异小,做实验数据才靠谱。 别以为它们上太空是去旅游的,这四只小家伙可是肩负着替人类探路的重任。小鼠和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是研究太空环境对生命影响的理想模型,比人类航天员实验样本多、周期短,还能做后续解剖分析,简直是天生的“太空试验员”。 为了让它们在轨好好干活,天舟九号早就送来了专用的哺乳动物饲养装置,里面藏着不少巧思,早7点到晚7点的照明跟着地面生物钟走,鼠粮做得坚硬又营养,既符合磨牙习性又少残渣,定向风场还能把粪便毛发吹进收集盒,连模拟钻洞的弹簧躲避笼都有,就为了减少它们的应激反应。 在轨这5天左右,航天员会通过实时成像盯着它们的一举一动,记录活动频率、社交互动这些行为变化,这都是器官功能改变的外在信号。 这实验的含金量,放全球都是顶流水平。早年间苏联送狗、美国送猴子,也就是验证下生命能不能在太空活下来,后来美国2003年送小鼠研究骨骼,样本才2 只,还没做返回解剖;俄罗斯2018年的实验也只盯着肌肉萎缩,没考虑密闭环境和辐射的叠加影响。 咱们这次直接搞在轨观察和地面解剖的组合拳,返回后要仔细研究它们的心脏、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把微重力、宇宙辐射这些因素对器官的影响摸清楚。比如航天员常犯的肌肉萎缩、骨密度流失,通过小鼠就能找到从行为变化到器官损伤的因果链条,以后就能针对性设计太空运动方案或药物,这对未来月球基地、火星探测的人类健康保障太关键了。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实验还和空间站其他项目形成了互补。这次同时开展的“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研究,能从分子层面探索生命起源谜题,而小鼠实验能从宏观生物角度提供佐证,形成“分子 - 细胞 - 器官 - 个体”的完整证据链。 选用黑色小鼠也藏着学问,它们皮肤色素多,对辐射有一定屏蔽作用,能和过往白色小鼠的数据对比,看看生物自身防护机制怎么对抗太空环境。神舟二十一号这次总共要开展 27 项科学项目,这四只小鼠的实验就是其中的重头戏,毕竟它们的每一个数据,都在为人类的太空生存筑牢安全线。 现在全世界都盯着这四只“航天鼠”,说到底是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从“跟随”走到了“引领”。从神舟十一号的果蝇、神舟十八号的斑马鱼,到如今的小鼠,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搭建起了完整的空间生物实验体系。等这四只小家伙随神舟二十号返回地球,后续的解剖分析还会带来更多新发现,说不定未来人类能在太空长期生活,还得感谢它们今天这场“太空出差”呢。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