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4月,泰国吞武里大帝郑信被妹夫用沉香木捶杀,临死之前,他对背叛者发下“夺我江山者,必十世而亡”的血咒。这缠绕了泰国王室二百多年的不祥诅咒,至今仍困扰着现任国王拉玛十世。 1782年,郑信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他的挚友,也是他最信任的将军通銮,趁他外出征战时发动了政变。 但郑信死得很有仪式感,因为暹罗的古老风俗禁止王室血脉溅落于地,所以他不是死于刀剑,而是被一根沉香木杖活活打死。 就在这种极具戏剧性的死亡仪式中,他留下了那句复仇的誓言:“夺我江山者,必十世而亡”。 这句话从此成了却克里王室挥之不去的精神枷锁,每当王朝有点风吹草动,这句诅咒就会被人们悄悄提起,像根刺一样扎在王权的心头。 发动政变的通銮,后来被称为拉玛一世,他篡夺的江山,根本不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这一切的根基,都源于那个被他亲手杀死的挚友——郑信。 郑信的父亲郑庸,只是个为躲避清朝雍正年间战乱,从广东澄海逃到暹罗的普通人,但郑信天赋异禀,被暹罗的财务大臣收为义子,接受了顶级的贵族教育和军事训练,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泰语、巴利文和梵文。 18世纪的暹罗,被缅甸入侵者打得国破家亡,旧日的阿瑜陀耶王朝化为一片焦土,正是这个华裔移民的后代,站出来组织抵抗,以尖竹汶府为基地,带着队伍,硬生生把侵略者赶了出去,在1768年光复国土并称王。 他建立的吞武里王朝,版图甚至一度扩张到今天的老挝和柬埔寨,比现代泰国还要大,他是个真正的救国英雄,而通銮,只是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之一。 所以说,拉玛一世建立的王朝,其实是建立在郑信的功业之上,他虽然为了展现新气象,把都城从吞武里迁到一河之隔的曼谷,但他保留了吞武里王朝的大部分制度。 他甚至吸取了郑信的教训——郑信就是因为想削弱贵族和僧侣势力才被孤立,于是拉玛一世反过来大力扶持佛教,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面对郑信这个强大的政治幽灵,却克里王室的后代们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他们明白,堵不如疏。 王朝初期,拉玛一世曾下令修改史书,拼命淡化郑信的功绩,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名正言顺。 但后来,为了化解诅咒的阴影,也为了拉拢国内势力庞大的华裔群体,王室开始反过来尊崇郑信。他们为他修建庙宇,把他供奉起来。 湄南河畔那座香火鼎盛的郑王庙,就是最好的证明,郑信的形象,从一个被推翻的悲剧国王,一步步被重塑为护佑国家的民族英雄和神祇。 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招魂”仪式,在今天达到了顶峰,现任国王拉玛十世,拥有一个中文名——郑冕,这个“郑”姓,巧妙地与那位被先祖背叛的郑王连接起来,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和解。 主要信源:(中国侨网——泰王郑信:首位海外华人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