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这才是真专家!”11月2日,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

韫晓生 2025-11-04 11:58:19

[太阳]“这才是真专家!”11月2日,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信息来源:网易——吴晓求说出了大实话:老百姓没钱了 为啥还要刺激消费)   网友纷纷留言“说到了心坎里”,这并非单纯的情绪共鸣,而是戳中了当下经济转型的痛点。 消费券、家电补贴这些,在收入没跟上、债务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现实面前,终显得力不从心。   吴晓求的发声,其实是在呼吁政策该从 “表面热闹” 转向 “夯实根基”。   政策看似热闹,却难掩背后民生账本的沉重。今年年政府拿出 3000 亿元特别国债提振消费,可 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才3.5%,人们花在消费上的钱占收入的比例跌到了十年最低。   这样的 “小确幸” 终究覆盖不了普遍的压力。更多人面临的是收入跑不过 GDP 增速,城乡收入差了两倍多,刚毕业的年轻人里每七个就有一个没工作。   80 后、90 后肩上扛着大半辈子的房贷,全家财富六成绑在波动的房子上,剩下四成金融资产也没怎么涨,挣的钱里要拿出一多半还债务,谁还敢随便花钱?   更让人揪心的是看病、养老这些 “后顾之忧”。   按最低标准交社保的人,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才 1800 元,不够应付日常开销;一场大病可能花掉几十万,就算有医保,自费部分还是能压垮一个家庭。   有些地方虽把医保报销封顶线提到 30 万元,全国养老金也涨了 2%,但对多数人来说,这些改善还没完全驱散焦虑。大家纷纷把钱存起来,不是不想花,是不敢花,万一失业了、家人生病了,总得有笔应急钱。   短期刺激像兴奋剂,收入没保障、未来不确定,再怎么发券也没用。吴晓求的话恰恰点透了这层关键——拉动消费得先稳住就业、涨收入、补好社保这三块基石。   他建议先稳住房子和金融资产这些家底,比直接发钱管用,还呼吁把市场经济理顺、让收入分配更公平、打开更大的开放大门,这些话都说到了根子上。   2023 年大家存钱的意愿比 2019 年高了 12 个百分点,债务却比收入还多 4 成,这不就是对现状最直接的回应吗?   网友的吐槽里藏着最真实的期盼,是希望政策能从 “催着花钱” 变成 “帮着省钱、领着挣钱”。好在当下的 “十五五” 规划已经给出了方向,种种变化都在朝着大家期待的方向走。   消费不是催出来的,是日子过踏实了自然产生的。   学者们开始反思 “刺激依赖症”,觉得得让企业敢投资、能扩产,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工作,大家有钱了才能撑起消费。政策也在跟着变,除了调收入,社保全国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都在推进,就是想让大家少点顾虑。   中国制造业占了全球三成份额,要从 “制造大国” 变成 “制造强国”,离不开自家市场的支撑,而这个市场的底气,就藏在每个敢花钱、愿消费的普通人身上。   吴晓求的言论能引发共鸣,本质是民生需求和改革方向碰出了火花。   短期补贴能解燃眉之急,但真正让消费活起来,还得靠就业稳、收入涨、社保全。说到底,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是得有消费的底气。   这份底气来自稳定的工作,来自能跑赢物价的收入,更来自生病敢治、养老无忧的保障。当就业稳了、收入涨了、保障全了,不用催,大家自然愿意打开钱袋子。   等改革真正落地,人们不用再为养老看病发愁,收入稳步往上走,消费自然会成为经济的硬支撑。这不仅能破解当下的难题,更是走向共同富裕最实在的路径。

0 阅读:7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