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的信仰:天下为公,只为苍生,李向安:为先烈的信仰热泪盈眶】看完电视剧《沉默

孙王良评 2025-11-05 08:15:31

【吴石的信仰:天下为公,只为苍生,李向安:为先烈的信仰热泪盈眶】

看完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与知名律师谈起了革命烈士吴石的一段话:“吾之所择,不为党派,只为苍生”,这位国民党的陆军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位高权重,却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心脏内部的一颗钉子,一方面是吃香喝辣的“陆军中将”身份,一方面头脑里却浮现着福建老家饥荒年间饿殍遍野的惨状。这样的人如果没有随时做好用生命践行信仰的准备,是无法胜任他那一份崇高的工作的。

“为苍生故,虽千万人吾往矣。”,李向安律师是一位性情中人,他跟我说,他是边流泪边看电视的,透过剧情,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吴石令人佩服的地方,不是教科书里单薄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坚信光明会到来的勇士。吴石的信仰,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确实是在践行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为了这个信念,他牺牲前淡淡地说: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处长的吴石,亲眼看见了南京沦陷后的惨状。他在日记中写道:“街头冻饿而死者日以百计,老妪跪地求一饭而不可得。此仇此痛,刻骨铭心。”,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苦难,让他对“天下为公”的理解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公”,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尊严地活着。1940年,吴石变卖家产创办难民学校,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这些孩子若是生在太平年月,本该在学堂里读书。如今国破家亡,我辈若不相助,他们这一生就毁了。”在他心中,“苍生”从来不是模糊的集体,而是每一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生命。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天下为公,这就是吴石先生的生动写照!

因为心中有苍生,吴石先生选择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而不愿与腐朽的蒋家王朝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这种信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1949年,吴石本可以选择去美国任教,也可以随国民党退守台湾享受高官厚禄,但他最终选择了最危险的一条路——潜伏敌营,为新中国传递情报。被捕后,他在狱中写下:“余以身许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唯念天下苍生,能因吾等牺牲早一日得见太平,则死得其所。”。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据说他最后望向大陆的方向,那是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是他相信终将实现“天下为公”理想的地方。

“我常常在想,”李向安说,“是什么支撑一个人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后来我明白了,当你的信仰与千千万万人的福祉联系在一起时,个人的生死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李向安是一名律师,以无罪辩护、民事诉讼、替人翻案著称于法律界,已成功办理多起重大案件,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力。他认为他“弘扬人性法治之精神,恪守做人做事之道德”之为人宗旨,是与吴石先生的精神境界有共鸣的,我想这也大概是他流着眼睛看《沉默的荣耀》的原因所在。

今天,当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讨论信仰时,吴石们用生命诠释的“天下为公”依然振聋发聩。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利己的精神慰藉,而是超越小我、拥抱苍生的精神坐标。在吴石牺牲七十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建起了纪念广场。每天清晨,都有老人在那里散步,孩子们在“天下为公”的石刻前嬉戏。这寻常的人间烟火,或许正是这位先烈当年甘愿为之赴死的全部理由。

李向安律师跟我谈观看《沉默的荣耀》的感受时说:看这部电视剧,我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吴石将军的选择告诉我们,信仰的伟大,不在于它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而在于有人愿意为了它描绘的美好世界,付出最珍贵的一切。正是这些甘为苍生赴死的灵魂,铸就了一个民族不灭的精神灯塔。对于李向安的说法,我深以为然。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更需要一批有信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流血流汗。不是说和平年代就不需要“吴石”了,恰恰相反,一个失去了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我们中国人个个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没有什么中国梦,更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向安的热泪,是信仰穿越时空的共鸣,当我们为天下为公、心怀苍生的信仰而泪流满面时,其实是在确认: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需要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继承和发扬。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