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南有王金平。北有李乾龙,地方势力两人掌握中。   连战马英九是国民党的名片

飞绿说历史 2025-11-06 14:31:06

国民党南有王金平。北有李乾龙,地方势力两人掌握中。   连战马英九是国民党的名片,办大事是吴佰雄傅昆琪张荣味。   守江山的是蒋万安候友谊卢秀燕张善政。   国民党改变的希望是韩国喻郑丽文。团结才是力量,改变才是方向。   南部的王金平,北部的李乾龙,这俩名字在台岛政坛混了几十年,早就是“活招牌”了。   王金平在南部有多吃得开,岛内人都清楚。   他不是那种高调张扬的类型,反而是稳中带柔,和基层的联系一直没断过。   虽然这些年说自己要退居二线,但他在国民党里说话,还是有人听的。   李乾龙呢,在北部就是个“老江湖”,不管是协调选举、还是摆平党内矛盾,总能扮演润滑剂。   不夸张地说,台岛蓝营的地气,就靠这些地方大佬们在下面撑着。   如果没有王金平、李乾龙这样的人物,国民党光靠几个“中央名人”,根本玩不转。   说到“门面担当”,连战和马英九是必须得提的。   他们俩是那种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的“国民党名片”。   连战当年和大陆的互动,岛内外都盯着看,起了个头,让两岸关系有了点缓和。   马英九当台北市长、后来又当台湾地区领导人,形象一直是那种“温文尔雅”,让人觉得国民党还能有点新意。   连战、马英九其实更像是给国民党在台岛社会刷存在感的“门面”,让外界觉得蓝营还没“老掉牙”。   不过说到底,名片再亮,也需要一群人去落实政策,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扛起实事的,还是得看吴伯雄、傅昆萁、张荣味这种“实干家”。   吴伯雄当年带队访问大陆、傅昆萁在花莲的政绩、张荣味在云林的基层影响力,说起来都是实打实的成绩。   台岛的政治很讲究“脚踏实地”,光有名声没用,得看你能不能把事情落到实处。   这些人就是靠着一手抓人脉,一手抓工程,把地方搞得有声有色。   没有他们,很多地方派系早就散了,国民党也未必能在地方扎根。   国民党能不能守住“江山”,关键还在新一代。   蒋万安、侯友宜、卢秀燕、张善政,这几个人,外形干净利落,做事也有章法。   蒋万安台北市长的位置坐稳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听他说话。   侯友宜新北市长当得有板有眼,台岛百姓说起他,也都比较认可。   卢秀燕守着台中,推动实事不手软。张善政在桃园走技术路线,不喜欢炒作,靠的是踏实办事。   说白了,这一批人已经成了国民党新的“招牌”,既能守住传统支持者,也能吸引一些年轻面孔。   台岛政治变化快,只有不断涌现新面孔,蓝营才不会被边缘化。   但要说真正能“带来改变”的,还得看韩国瑜和郑丽文。   韩国瑜那股“韩流”当年席卷全台,虽然后来有点回落,但他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台岛老百姓的心思说出来,这点很多人都服气。   郑丽文敢说敢做,党内外都有人关注。   她们两个人的出现,让国民党重新有了一点活力。   台岛的年轻人不太吃那套老派政治,反而更喜欢直接、真诚的表达。   国民党如果靠老套路,是抓不住新生代的。   从2020年到2025年,台岛政坛风云变幻。   选举一次次洗牌,国民党一会儿高歌猛进,一会儿又陷入低谷。   像2022年那次“九合一”选举,国民党靠着地方派系拿下不少县市,大家一度觉得蓝营要回来了。   可到2024年领导人选举,还是没能冲到最后。   这几年,国民党内部改革的声音很大,可实际效果有限。   党主席换了几任,口号喊得响,真正能让人信服的变化并不多。   再说两岸关系。连战、马英九时期,国民党一直主张和平发展,推动两岸交流。   马英九去年去大陆访问,岛内外都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这是在为国民党找回话语权,也有人质疑是不是太保守。   但无论外界怎么看,国民党要想在台岛有一席之地,两岸议题是绕不过去的。   现在台岛社会多元,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也需要新思路,不能只靠过去那一套。   实际上,国民党这些年也在不断自我调整,尝试用更开放的方式和社会对话。   搞青年论坛、和企业界互动、参与社区建设,这些都是想让自己更接地气。   党内有些人还是喜欢走老路,但也有不少人主张要跟上时代,比如郑丽文就一直在推动党务透明化。   国民党只有真正做到团结、开放,才能赢得更多人支持。   总之,国民党几十年来的起伏告诉我们,岛内政党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只靠几个大佬撑场面,更不能自我内耗。   只有把老的、少的、会做事的、会创新的都团结起来,才能真正让台岛百姓看到希望。   对国民党来说,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顺应民心,这样才能守得住自己的“江山”,也才能为台岛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郑丽文第二波人事引爆蓝营!马英九连战人马掌舵,王金平力挺老将——搜狐网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