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人了”!安徽,一位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同学,偷偷趴在桌上哭泣,于是轻声安慰后,上前给了孩子一个拥抱,其他同学也替她难过哭了起来,同学看到也纷纷来抱她,这温馨的一幕,太感人了…… “别怕,我们都在。”教室里,当那个总是留着短发的女孩的肩膀开始微微耸动时,十几双眼睛都注意到了。她刚失去父亲,这是全班都知道却谁也不忍提及的事实。课本虽然是摊开的,可她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只是把脸深深埋进臂弯里,偶尔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李老师(化名)看到后,没有皱眉,没有催促,甚至没有说一句“要坚强”。她只是轻轻地走到女孩身边,抱着她说:“想哭就哭出来吧。” 那一刻,女孩突然扑进老师怀里,放声大哭起来。那哭声里,有再也见不到父亲的绝望,有深夜被噩梦惊醒的恐惧,也许还有对明天还要照常升起的太阳的愤怒。 但李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抱着她,像拥抱自己受伤的孩子。 见状,坐在前排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先红了眼眶,他用袖子使劲擦眼睛,可泪水还是不停往外涌。接着,靠窗的女孩也开始抽泣。不一会儿,低低的呜咽声在教室各个角落响起,这些十几岁左右的孩子,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着同伴的悲伤。 更让人动容的是接下来的场景,一个戴眼镜的女孩离开座位,走到女孩身边,轻轻抱着她。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们自发地围拢过来,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圆圈。有人递上纸巾,有人从口袋里掏出珍藏的巧克力,有人只是默默地站着,陪她一起流泪。 没有谁组织,没有谁指挥。在这个普通的周三上午,在这间洒满阳光的教室里,一群孩子用他们稚嫩的方式,完成了关于爱与同情最生动的实践。 李老师后来对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想过这节课还要教什么知识点。那一刻,我只想让孩子们知道,悲伤不必隐藏,脆弱可以被接纳。” 其实,教育不只是分数和名次,更是当生活露出狰狞面目时,孩子们学会如何相互扶持着走过黑暗。那个上午,在黑板上未讲完的知识点旁边,他们共同书写了更重要的答案:关于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失去,如何在他人心碎时给予安慰。 很多年后,这些孩子可能会老师在这堂课上讲的知识,但一定会记得那个充满泪水和拥抱的上午。记得当其中一个同伴的世界崩塌时,他们没有走开,而是聚拢过来,用稚嫩却坚定的臂膀,帮她一起撑起那片即将坍塌的天空。 毕竟,寒冬里最温暖的,从来不是阳光,而是彼此紧握的双手。对于孩子们来说,学好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颗懂得体谅和温暖他人的心。 信源: 河南乡村频道2023年4月11日——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孩子偷偷趴在桌上哭泣,于是上前安抚拥抱,同学们见状也纷纷起身上前去安慰拥抱。 文|一阳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