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08年,20岁顾维钧娶了17岁张润娥。婚后,他宁愿睡沙发也不碰她。两年后,张润娥以清白之身被送回娘家。此后,顾维钧又先后娶了三位妻子,享齐人之福。而张润娥却落发修行,青油孤灯。 顾维钧的发迹和他前三段带有功利性的婚姻密切相关,第一级“阶梯”就是原配张润娥的家庭。 张润娥的父亲是上海有名的医生张镶云,不仅为顾维钧和自己女儿定下婚事,还大方出钱资助顾维钧就读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支持他前往美国留学。 当时顾维钧受到新思想的影响,非常抗拒这门父母包办的婚姻,所以结婚后,他用睡沙发的方式表达不满,坚决不与张润娥建立夫妻实质关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借助了这桩婚事带来的教育资助,完成了学业积累,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等顾维钧完成学业后,这桩婚姻对他的“利用价值”也随之消失,他很快就和张润娥结束了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接着踏上了第二级“阶梯”——与当时的总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玥结婚。 凭借这层关系,顾维钧从一个有潜力的青年直接跻身核心政治圈,获得了宝贵的政治资源。 在岳父唐绍仪的引荐下,顾维钧的仕途十分顺利,成了当时最年轻的驻外使节之一。 可惜唐宝玥英年早逝,顾维钧的事业发展需要新的助力,于是他踏上了第三级“阶梯”——与南洋“糖业大王”的女儿黄蕙兰结婚。 黄蕙兰的家族财富,为顾维钧从事国际外交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顾维钧向黄蕙兰求婚时,曾直接表示娶她后能受邀进入白金汉宫和白宫。 这种直白的表述清楚地展现了他将婚姻作为交换的心态,至此,教育资源、政治背景、财富支持这三样事业发展的关键基石,顾维钧都通过婚姻顺利获得。 不过,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婚姻,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脆弱性,他与张润娥的婚姻悲剧,就是新思想对传统包办婚姻的冲击造成的。 顾维钧留学时把不懂英语的张润娥独自留在国外,后来又用一纸协议结束了婚姻,这让张润娥彻底心死,最终选择出家。 张润娥的父亲张镶云也因此事悲愤交加,抑郁而终,临终前感叹自己“只会看相,不会看心”。颇具讽刺的是,顾维钧中年时,与第三任妻子黄蕙兰也产生了严重的文化冲突。 曾经推崇新思想的顾维钧,无法接受黄蕙兰过于西化、张扬的生活方式,他看不惯黄蕙兰佩戴华丽的珠宝,而黄蕙兰则嫌弃顾维钧老家没有西式卫生间。 两人表面上维持着体面,私下里却早已分开吃饭,关系十分冷淡。 后来黄蕙兰发现顾维钧与下属的妻子严幼韵有私情,愤怒之下将茶水浇到顾维钧头上,这一行为,也彻底终结了这段本就基于利益的婚姻关系。 此时顾维钧的外交生涯也逐渐走向尾声,对外部事业资源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么迫切。 1956年,顾维钧辞去职务,随后与黄蕙兰离婚,1959年,71岁的顾维钧迎娶了已经守寡的严幼韵,这一次,他没有选择“总理千金”或“首富之女”,而是选了一位能给他带来内心安宁的伴侣。 严幼韵不再是顾维钧事业上的“助推器”,而是生活中的“守护者”,顾维钧工作到凌晨时,她会提前备好热牛奶;她细心照料顾维钧的身体健康,还主动调和他与前三段婚姻所生子女的关系,让一家人重新凝聚在一起。 在严幼韵的陪伴下,顾维钧安稳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他晚年时曾坦言,严幼韵是最了解他、也最爱他的妻子。 信源:澎湃新闻 一代外交家顾维钧的原配张润娥:我这一生只是丈夫笔下的“沉默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