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0年为何对中国“手下留情”?奥巴马道出真相:中国选择了克制   历史上,美国

史之春 2025-11-06 16:59:21

美30年为何对中国“手下留情”?奥巴马道出真相:中国选择了克制   历史上,美国对付对手的套路那可是相当狠辣,不管是当年的苏联还是后来的日本。可美国偏偏对中国这三十年没动真格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应许之地》里说得透亮,关键就在于中国没像苏联那样硬顶,也没像日本那样张扬,一直抱着“克制”的心思过日子,这才没掉进美国设的陷阱里。   就拿苏联来说,冷战那阵子,苏联一门心思要跟美国抢“老大”位置,你搞军事集团我也搞,你造核弹我造得更多,连非洲、美洲的小国家都要争着拉拢。美国就顺水推舟跟它搞军备竞赛,你造航母我就搞导弹,最后苏联把钱全砸在武器上,老百姓的面包都快买不起了,硬生生被拖垮了。这就像俩邻居比着盖房子,一个非要盖得比另一个高十倍,结果钱花光了,房子还没盖好就塌了。   再看日本,八十年代经济疯涨,汽车、电器摆满了美国商场,连美国的地标建筑都被日本人买走了。日本还喊着“要买下美国”,这下戳了美国的痛处。美国立马出手,逼着日本签了广场协议,让日元一夜之间变值钱,日本的产品卖不动了,经济一下就停滞了三十年,到现在都没缓过来。这好比做生意的两家,一家赚了钱就到处炫耀要抢对方的生意,结果被对方一句话断了客源。   可中国没走这两条路。从九十年代起,邓小平就定下了“韬光养晦”的路子,说白了就是闷头搞发展,不跟人争风头。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家底薄,跟美国比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差得远,硬拼肯定吃亏。就拿军事来说,美国九十年代在海湾战争里秀的高科技武器,中国看了只能慢慢钻研,但从没喊过要跟美国比着造武器,更没在全世界建军事基地,美国自然没理由说中国是“威胁”。   国际上有摩擦的时候,中国也从不硬碰硬。1999年美国炸了中国使馆,全国上下都很生气,但中国没借机跟美国翻脸,而是通过外交渠道要说法,美国最后道歉赔偿,这事就过去了。换成苏联,说不定早就派舰队过去了,可中国知道,真闹起来只会耽误发展,划不来。奥巴马在书里说,他最佩服中国这点——再生气也不冲动,总能顾全大局。   更聪明的是,中国主动跟美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大门让美国企业来做生意,耐克、苹果这些牌子早早就进了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中美贸易额从1980年的20多亿美元,涨到2008年的3000多亿美元,美国农民的大豆、玉米也大量卖到中国,好多美国工人的饭碗都跟中国市场挂钩。这就像两家开餐馆的,虽然有竞争,但你家的菜得用我家的调料,真闹僵了两家都得关门,美国自然舍不得下狠手。   美国自己这三十年也没闲着,根本没太多精力盯着中国。里根时期忙着对付苏联,克林顿一门心思搞全球化,小布什刚上台就碰上9・11,天天琢磨着反恐,到了奥巴马时代,又遇上金融危机,得靠中国买美国国债帮着救市。   中国这时候不光不添乱,还在气候问题、伊朗核问题上跟美国合作,奥巴马后来回忆说,那时候美国最怕中国跳出来捣乱,中国的克制正好给了美国喘息的时间,哪还好意思全面围剿。   中国的克制还体现在不抢美国的“话语权”。苏联当年到处输出自己的制度,跟美国搞意识形态对抗,可中国从不说要让别的国家学自己,反而老老实实地遵守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按规矩办事。   日本当年想改国际贸易规则,结果被美国打压,而中国闷头当“世界工厂”,既给美国提供了便宜的商品,又没挑战它的规则,美国就算想找借口制裁,也挑不出大毛病。   当然了,这克制可不是软弱,而是聪明的“以退为进”。中国借着这三十年的安稳日子,悄悄把家底攒厚了:GDP从1979年的1780亿美元,涨到2017年的12万亿美元,成了世界第二;航母、导弹这些武器也慢慢搞了起来,等美国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自保的实力。这就像运动员比赛,先保存体力不冲刺,等对手累了再发力,反而能赢。   现在回头看,奥巴马说的“中国选择了克制”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苏联硬拼输了,日本张扬栽了,只有中国懂得“不硬碰”的智慧,给中美关系垫了层缓冲垫。美国想发火找不到由头,想围剿又怕伤了自己,只能看着中国慢慢发展。   这三十年的安稳日子,不是美国“手下留情”,而是中国靠克制和智慧,为自己争取来的发展机会——毕竟过日子、办国家大事,光有脾气不行,得有脑子。

0 阅读:0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