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获悉,美国导弹可在6-7分钟内到达莫斯科 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的紧急会议上,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汇报了美国计划在欧洲及亚太地区部署“暗/黑鹰”(DarkEagle)导弹系统的计划。 按照美方计划,要在欧洲和亚太部署的“暗鹰”导弹系统,从德国发射的话,居然只要6到7分钟就能打到莫斯科,连俄罗斯中部地区都被罩在射程里。这可不是虚张声势的恐吓,而是实打实的安全危机,毕竟“暗鹰”的性能参数就摆在那,由不得人不警惕。 这“暗鹰”导弹还有个名字叫“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是美国陆军最看重的新杀器,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顶上装着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最高速度能飙到17马赫,换算下来一秒钟就飞将近6公里。 德国到莫斯科的直线距离大概1600公里,按这速度算下来,刚好就卡在6到7分钟的区间里,简直就是“瞬时打击”。 美方嘴上宣称它射程2776公里,可俄罗斯情报部门通过最近的试射数据推测,实际射程可能达到5500公里,要是真部署在德国,整个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政治中心、军事基地都得处在打击范围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前沿威慑,而是把刀架到了家门口。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要部署的还不止“暗鹰”这一款。根据规划,2026年进驻德国的美国陆军第二多域特遣部队,除了“暗鹰”,还带着“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和改进型“精确打击导弹”。 “堤丰”系统能发射射程超1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还有速度更快的“标准-6”导弹,这些武器以前大多是舰载的,现在搬到陆地上,等于在欧洲大陆扎下了固定火力点。 更过分的是,美国在亚太方向已经部署了第一和第三多域特遣部队,配的是同款武器,等于从东西两个方向给俄罗斯套上了导弹包围圈。 这事说起来,根源还是美国撕毁了《中导条约》。1987年签的这个条约本来禁止美苏部署500到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销毁了2600多枚中程导弹,是冷战核裁军的标志性成果。 可2019年特朗普政府非要退出,嘴上说俄罗斯违反条约,实际是早就想在欧亚部署中程导弹,五角大楼后来都承认,守着条约没法在亚洲部署武器,会影响他们介入地区事务。 当时俄罗斯还留了余地,表态只要美国不部署,俄方就继续遵守,但现在美国把导弹架到了欧洲门口,等于彻底撕破了脸。 普京在会上肯定清楚这背后的分量,他之前就多次提到,美国在前沿区域部署高精度陆基打击系统,俄方必须警惕。这次紧急会议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很快就露了苗头,最直接的就是加速“榛树”高超音速导弹的量产。 这“榛树”导弹可不是吃素的,速度能到10马赫,官方说目前没有反导系统能拦截,而且在俄乌冲突里已经实战测试过,打击效果堪比战略武器,能精准摧毁机场、军工厂这类加固目标。 普京明确说,要在“不久的将来”批量生产,还计划把它部署到白俄罗斯,这样从白俄发射,整个欧洲全境都在射程内,刚好和美国的部署形成对冲。 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说得更直白,研发“榛树”就是针对美国的导弹部署,大规模使用的效果相当于核武器,这等于是直接亮明了底线。 除了常规反击,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也早有准备,普京之前就透露,俄军现代化武器在战略核力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潜航器也已经研发成熟,这些武器能确保几十年的战略平衡。 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后来也表态,俄罗斯发展武器就是为了防范那些“过热的头脑”做出轻率举动,这话明显是说给美国听的。 反观美国和德国,表面上硬气,实则心里也没底。美国陆军虽然刚成功测试了“暗鹰”,号称是“重要里程碑”,但这导弹之前多次推迟服役,说明技术上并非万无一失。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外交政策顾问普勒特纳都坦言,这些导弹几分钟就能到德国首都,他们自己也没有反制措施,可见德国对这种“引火烧身”的部署有多心虚。 可美国为了拉拢欧洲盟友围堵俄罗斯,硬是把德国推到了对抗前沿,这种把盟友当棋子的做法,只会让欧洲的安全局势更危险。 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美国部署“暗鹰”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地区安全”,就是想通过前沿导弹部署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逼俄方在国际博弈中让步。 但普京显然不会吃这一套,从加速“榛树”量产到强化核威慑,每一步反制都精准打在美国的痛点上。6到7分钟的导弹飞行时间,既是对俄罗斯安全的直接挑衅,也成了倒逼俄罗斯强化防御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