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开始大量拒绝印度留学签证申请,目前拒绝率为74%。与此同时,中国放松了对印

洞察观史 2025-11-06 19:57:43

加拿大开始大量拒绝印度留学签证申请,目前拒绝率为74%。与此同时,中国放松了对印度留学生的签证申请。 加拿大不是突然翻脸,背后藏着俩大原因。一是抓欺诈抓得狠,2023 年查出近 1550 份印度学生的申请用了假录取通知书,全年可疑申请更是超过 1.4 万份。移民局索性给边境官放权,能直接吊销学习许可,连专门给印度学生开的快速通道 SDS 计划都要在 2024 年底取消。二是移民政策踩了刹车,印度学生占加拿大国际生的 35%-40%,42.7 万人的规模让当地有点扛不住,2024 年一年就吊销了 7000 份学签,驱逐人数比 2019 年涨了三倍多。 更绝的是上诉都难,光费用就得 1500 加元,成功率还没谱。滑铁卢大学的印度学生人数直接跌了三分之二,有留学生中介吐槽,现在递材料得比写毕业论文还细,光有银行流水不够,还得把祖宗三代的资金来源说清楚。以前加拿大海报都喊 “求学、工作、定居”,现在这口号早没影了,有被拒的学生反倒庆幸:“幸亏没去,去了也难留下来。” 这边加拿大关了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倒成了新选择。2024 年去中国的印度留学生有 8580 人,虽然跟去加拿大的 42.7 万没法比,但对比几年前已经涨了不少。政策上确实松了,简化申请流程不说,停留期限也更灵活,跟澳洲把中国学生签证降级形成鲜明对比。毕竟印度留学生全球都快 134 万了,2025 年留学支出预计突破 700 亿美元,这市场谁都想分杯羹。 可热闹背后麻烦也跟着来,最近三峡大学就出了档子事。有印度留学生偷偷进女生寝室猥亵,事发后学校先解散宿舍群压消息,后来实在藏不住才通报,涉事学生被刑拘还开除了学籍。派出所民警倒是说得实在:“肯定依法处置,不会含糊。” 但网友的疑问没停:放开签证的同时,管理能不能跟上? 这事儿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大多数印度留学生都是来正经读书的。但加拿大的教训摆在那,2019 年到 2024 年,光因为 “非真实学习目的” 被驱逐的印度人就从 625 涨到 1997 人。中国这边虽然人数还少,但提前立规矩很重要。就像小区开门迎客,不能光给钥匙,得把门禁和巡逻都安排上,不然好人坏人混进来,最后受罪的是常住户。 其实不止加拿大,美国、澳洲都在对印度留学生收紧。美国九个月吊销 6000 份签证,澳洲也在严查 “以留学为名的移民”,印度学生赴美人数 6 月直接暴跌 46%。这么一看,中国的政策放松更像 “精准卡位”,但卡位的同时得把篱笆扎牢。有网友说得在理:“开放是好事,但不能开放到没底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国际教育交流本是好事,印度学生去中国学工程、中医,中国学生去印度学瑜伽、佛学,这种交流挺有意义。但前提是双方都得守规矩,加拿大的问题出在 “先放后收”,没提前堵住漏洞;咱们现在刚打开门缝,更得提前把管理细节想明白。比如入学时加强背景审核,平时学校和社区联动管理,出了问题依法处理不护短,这样才能既热闹又有序。 你身边有没有接触过印度留学生?我之前在大学食堂碰到过几个,中文说得磕磕绊绊,但每次买饭都会主动说 “谢谢”。有次聊起他们为啥来中国,说是觉得 “这里发展快,毕业后机会多”。能看出来,大多数人是抱着好好读书的想法来的,个别老鼠屎确实坏了一锅汤,但不能因为这个就把锅砸了。 现在全球留学市场有点像 “大迁徙”,加拿大、美国这些老牌目的地在 “筛人”,中国、格鲁吉亚这些新地方在 “迎客”。迁徙过程中难免有混乱,关键是怎么在 “开门” 和 “守门” 之间找平衡。完全关上门等于固步自封,敞着门不设防就是引火烧身,这中间的度得拿捏准。 印度留学生里藏着不少人才,2024 年全球 TOP500 大学的印度毕业生就业率比不少国家都高。咱们放松政策,既能吸引人才,又能促进文化交流,是件双赢的事。但前提是把管理的 “安全阀” 拧紧,比如建立留学生行为档案,和公安系统联动,有不良记录的坚决拒签,这样才能让真正想来学习的人留下来,把想搞事的挡在门外。 网上有种声音说 “干脆别放开了”,这就有点因噎废食了。就像开车怕出事不能一辈子不上路,关键是考驾照、系安全带、守交通规则。留学政策也是一个道理,完善的管理体系就是 “安全带”,依法处置就是 “交通罚单”,有了这些保障,开放带来的才是红利不是麻烦。 留学市场的 “东移” 是大趋势,中国接住这波机会的同时,更要做好准备。让合法留学生有归属感,让违规者付出代价,这样既能收获人才和交流的好处,又能守住安全的底线。毕竟开放从来不是 “一放了之”,而是带着规矩的包容,这才是长久之道。 信息来源: 大公报——2025-11-05加拿大收紧留学生签证 对印度拒签率飙升 观察者网——2025-04-14发放超8.5万份签证!“欢迎更多印度朋友访问中国”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