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

混沌于浮云 2025-11-07 17:29:00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生于加拿大乡村牧师家庭,早年目睹穷人就医难,立志行医。1914年一战爆发,他中断学业参军当救护兵,在欧洲前线处理枪伤炮创,积累实战经验。战后完成医学学位,专攻胸外科,在医院发明手术工具,推动医疗改革。1920年代赴欧深造,学习肺结核治疗,回国后公开反对高收费诊所,加入左翼运动,支持劳工权益。 1930年代,白求恩关注全球反法西斯,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他率医疗队赴马德里,建立移动输血站,用卡车运血浆救治共和军士兵。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战场医疗的重要性。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开始募集药品设备,通过加拿大援华组织筹备。1938年春抵达延安,加入八路军医疗系统,与毛泽东会面,承诺提升伤员存活率。他拒绝留在后方,选择奔赴晋察冀边区前线,建立随军移动医疗队。 在边区,白求恩组织卫生培训,教战士正确包扎和消毒,减少感染死亡。他的团队用简易设备处理数百伤员,一个月内完成上百台手术。白求恩强调集体协作,亲自示范操作,推动医疗水平提升。老百姓称他为“蓝眼睛大夫”,因为他总能从重伤中抢救生命。这段经历让他视中国战场为第二故乡,融入抗日队伍。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临时医疗点为战士朱德士手术,敌军逼近导致手指受伤。他简单处理后继续工作,感染渐起。11月1日为丹毒患者吴明开刀时,伤口进一步污染。次日高烧发作,队伍转移中病情加重。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黄石口村停止呼吸,军区立即下令保密,避免敌军干扰。 交通队接到任务,派出担架组接遗体。遗体身材高大,需加固担架,用棉被白布包裹成重伤模样。带队卫生员负责解释,四名战士轮换抬举。下午从黄石口出发,目标于家寨七十里山路。全程避开主道,走小径,遇敌哨三次,每次以伤员急需后送为由通过。队伍利用夜色掩护,控制脚步声,避免暴露。 抵达于家寨后,聂荣臻指挥遗体清洗,换上军装,用红绸包裹。遗体置于戏台桌子上,军民行礼致敬。一名战士埋下白求恩赠的听诊器,作为私人纪念。晚上挖掘墓穴,用柏木棺安放,填土后耕平地面,无任何标记。几天后敌军扫荡村子,搜查未果,墓地保全完整。 这次转移体现了前线保密纪律,担架队冒风险完成任务。伪装设计巧妙,利用敌军疏忽通过关卡。于家寨选址距前线仅两公里,追悼会简朴进行,两千余人参加。聂荣臻亲自告别,表达敬意。安葬方式考虑长远安全,防止破坏,确保白求恩长眠无虞。 1940年1月,局势稍稳,灵柩起出移至唐县军城。万人集会中,聂荣臻宣读祭文,颂扬白求恩援助敌后。五月后修建水泥墓,立汉白玉雕像。1953年迁入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与国际友人墓并列。陵园植树碑刻,供人瞻仰。 白求恩创办的卫生学校发展成医科大学,模范医院更名国际和平医院,延续医疗传统。加拿大故乡保留其出生屋,广场立铜像,1972年官方认定为历史人物。他的事迹桥接两国情谊,影响后世援助工作。2015年医疗方队走过天安门,传承精神至国际领域。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