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观的悲观主义人格
隔热额心理
2025-11-07 23:01:32
心理学中有一种乐观的悲观主义人格,在外人眼里他们阳光明媚,说话幽默,社交体面,仿佛永远都在发光。但其实他们早已对生活丧失了真正的期待。
别人都说你开朗大方,像个小太阳,总在照亮别人,温暖人心。可只有你自己知道,每当遇到一点事情,你的大脑就像失控了一样,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想象最糟糕的结局。
这种灾难性思维是一种认知扭曲,它会让你把一件小事无限放大,脑补出最坏的剧本。你不是想太多,你只是太怕结果真的变成你想的那样,你提前受伤,是因为你太清楚真正受伤的那一刻你可能承受不起。
你也许会装的很乐观,你总说我无所谓,但其实你只是太害怕失望了,害怕真心被辜负,所以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你不是多疑,你只是经历太多次从期待到失望,再到崩溃的反复循环,于是你的大脑学会了提前预警,可你的心却因此越来越疲惫。 你习惯把情绪藏起来,嘴上说着还好,其实是因为你知道就算说了也没人懂。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人通常被称为高功能抑郁型人格,外表看起来一切正常,甚至比大多数人还要优秀,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情绪在内心是一直没停过的拉锯战。
这种人格的形成并不是某天突然就发生的,而是长期情绪压抑,情感忽视,认知内化之后的结果。小时候的批评和不被认可,让你把值得被爱这件事建立在必须做到什么之上,你不能失败,不能懒惰,不能让人失望。 一旦做的不够好,你就觉得自己不配。
于是你开始努力扮演,努力变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你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先顾别人感受,学会了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慢慢的你成为了所谓的"好人",但也逐渐丢了那个真实的你。 久而久之身边的人都以为你真的很好,但他们从来不知道你有多怕有一天自己突然撑不住,整个人就会彻底垮掉。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是逼自己立刻振作,阳光,强大,而是允许自己先柔软下来,也许崩溃,也许沮丧,允许自己什么都不解释,什么都不回应。 那不是懒惰,那是自我修复,不是逃避,而是你终于允许自己喘口气,多在心里对自己轻轻说一句:我正在努力,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你不需要完美才配被理解,你也不用一直微笑才值得被爱,因为你本来就值得被好好对待。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