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宣布了, 2025年11月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在11月6日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对俄军无人机基地发起成功打击,随后又对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一个大型炼油厂实施远程袭击。 这场袭击绝非孤立行动。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可不是普通目标,它年加工原油1570万吨,约占俄罗斯全国炼油总量的5.6%。乌军精准掐住这条能源动脉,受损的初级加工单元每日能处理近9100吨原油。火焰在厂区升腾时,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显然感到了疼痛。 俄方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他们声称拦截了75架无人机,却在同一夜丢失了顿涅茨克地区的无人机基地——那里存放着“见证者”型无人机的储存、组装和发射设施。二次爆炸的火光映红机场上空,乌军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初见成效。 克里姆林宫的反应耐人寻味。普京下令起草核试验方案,仿佛要用核恻吓掩盖前线的窘迫。当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鼓吹“立即为全面核试验做好准备”时,伏尔加格勒州的消防员还在扑救因无人机残骸引发的工业区火灾。 战火从不单向燃烧。就在乌军出击的同一天,俄罗斯炮兵向苏梅地区倾泻了52次攻击,一名50岁男子在无人机 strike 中丧生。第聂伯罗市夜空划过敌无人机阴影,四名平民在爆炸中受伤——战争永远最先吞噬平凡人的生活。 炼油厂浓烟背后,藏着更深的博弈。乌克兰正用远程打击证明:战场不止在战壕里,更在敌人的能源命脉上。而当俄罗斯宣称“被围乌军投降是唯一出路”时,乌军却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硬生生挡下52次进攻。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传统前线,化作意志与智慧的终极对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