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

陈砚之 2025-11-10 20:12:35

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原来复制难度最高的零件,是一根15米长的传动大轴! 尹泽勇1945年2月14日出生在重庆市,原籍江苏宝应。他从小接受教育,1962年考上西北工业大学,选了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学了航空结构知识,做了不少实验和计算。1967年毕业,拿到学士学位。那时候航空工业刚起步,他直接分配到相关单位工作。 1970年,他调入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这地方刚建没多久,尹泽勇从航空发动机入手,搞结构分析。用有限元方法,他带队用手头计算机建模型,处理数据。工作几年后,他继续深造,1980年代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士,专攻航空发动机。1990年拿到工学博士。 在研究所,他一步步升职,主持涡轴发动机项目。团队在高温合金上做实验,他管加工工艺,推动齿轮生产。2005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他担任国家两机专项总师,还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当科技委主任。领导团队从设计到验证,开发多型涡扇、涡轴、涡桨发动机,编了上千设计文件。 尹泽勇写了3本专著,译了6本,发了60多篇论文。他一直搞航空动力攻关,带年轻工程师做试验。生平里,他专注技术,从基础到应用,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进步。 1975年,中国从越南战场上获取一架完整的CH-47运输直升机。这架飞机是美军撤退时留下的,状态还行,能直接飞。航空专家把它运回国内,放在研究所场地。团队开始拆解,画图纸,想复制生产。可一深挖,就碰上大麻烦,尤其是传动系统。 那根传动轴长15米,连接前后两个旋翼,得扛住巨大扭矩和震动。材料要高强度、耐疲劳,加工精度微米级。国内钢铁厂那时炼不出这么长的特种合金,机床也车不匀,轴容易变形或裂。工程师试了好几回,都没法达标。 旋翼同步控制也难,靠液压和电子系统。国内没这经验,液压管路复杂,电子电路集成高。团队测了压力,调了信号,可总偏差大。电路板上元件密密麻麻,用万用表查节点,复制逻辑模块失败。手摇计算机算参数,精度跟不上。 材料测试时,炼钢厂重熔合金,调配方,可强度总不够。多次试验后,确认整体复制不行。项目就转成学技术,吸取设计思路。这事儿暴露了国内航空差距,但也指明方向。 航空工业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进法国SA321超黄蜂直升机。飞机到手后,团队拆部件,研究液压系统,测压力,记数据。另一方面,集全国20多家研究所攻传动和旋翼难题。材料团队炼炉半年,开发耐热合金。 哈尔滨机械厂改老车床七八遍,控误差到头发丝细。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用算盘和手摇机算双旋翼气动参数,绘曲线,拨珠子,擦黑板,反复验证。团队合成果,组原型,测试场飞起检查稳性。 到1990年代末,自研传动轴达12米不弯颤。旋翼叶片用复合材料,轻30%,强2倍。2008年汶川地震,国产运输直升机进峡谷,运伤员物资,能力不输外货。 尹泽勇晚年还指导航空发动机,参评审和分析。他于2023年去世。这段历史从失败起步,到自主突破,靠一代人实干。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