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天机”泄露了!很多人以为,《新闻联播》对舰长陈治国(二杠四星)的采访,只是在秀肌肉。错了!真相是,他用“满编驻舰”和“体系作战”这两个词,精准地划出了“电磁弹射”航母形成战力的真正“瓶颈”和“时间表”! 陈治国早年投身海军,从基层岗位起步,逐步积累舰艇指挥经验。他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分配到驱逐舰部队,负责日常训练和装备维护。起初在051C型导弹驱逐舰沈阳舰担任副舰长,参与雷达系统调试和巡航任务。那段时间,他协调船员应对复杂海况,确保编队稳定推进。 升任沈阳舰舰长后,陈治国带领团队执行多项远海行动。2013年,他指挥以沈阳舰为核心的跨区机动部署,从青岛穿越东海,检验导弹发射精度。途中,部队模拟反舰对抗,优化火控流程。这次任务验证了舰艇在长距离航行中的可靠性,为后续演习奠定基础。 次年,陈治国参与“海上合作2014”多国海军联合演训,协调中外舰队进行搜救模块。行动中,他处理无线电频段冲突,推动信息共享机制。这样的国际协作,提升了海军对外交流能力,也让他熟悉多舰协同模式。 2015年,在“海上联合2015”中俄军演中,陈治国专注防空和反潜环节。编队在黄海布防,他激活相控阵雷达,追踪模拟目标。演习强调跨国通信,确保指令实时传递。这段经历强化了他的战术判断力。 后来,陈治国调任北海舰队舰艇训练中心主任,主管全队战术拉练。他推动模拟器升级,引入信息技术构建虚拟战场。训练中,部队反复演练实战场景,练就硬功夫。2013年跨区部署的成功,也源于他早年的信息化探索。 陈治国在新闻联播中提到,当前工作重在推进新装备性能验证,提升舰载机满编驻舰保障,并构建编队体系作战能力。这番表述直指福建舰从入列到实战的内在难点。电磁弹射系统虽先进,但满编状态下高强度运转考验整个链条的协调性。 福建舰排水量超8万吨,甲板设计承载60余架飞机。电磁弹射允许多种机型快速离舰,但满编时空间紧凑。调度需精确规划飞机位置,避免阻塞升降通道。山东舰2023年西太演练中,24架歼-15五天起降570次,单机日均近两次。这数据依赖滑跃起飞的简单流程。 福建舰容量翻倍,需容纳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不同机型重量从十几吨到三十吨,维护需求各异。满编保障涉及燃油补充和武器挂载,任何环节滞后都拉低出动率。美军尼米兹级日均100架次多为短程支援,强度不如山东舰的远程巡逻。 电磁弹射装置用中压直流供电,去年9月已验证三种机型测试。性能试验不止单次成功,而是连续高负荷运行。满编下,每天上百次启动,不同机型推力需求变异。海上盐雾加速磨损,系统需监测电流和热量。福特号早期每455次故障,福建舰起点更高,但迭代不可少。 拦阻回收技术难度更大,电磁索缆调节张力匹配飞机重量。测试阶段零故障回收歼-35和空警-600,但满编演练复杂。15分钟内处理混合机型,索缆承受30吨冲击或缓冲轻型机。突发断裂需切换备用,延误放大战斗力损耗。山东舰专项练习应急换索,耗时数分钟。 甲板调度融合这些要素。指挥系统显示飞机路径,预测潜在碰撞。训练中反复演练高峰场景,确保波涛中零误差。美军海湾行动日均73架次,常因协同失误调整。福建舰面向西太,需整合气象数据优化优先序。 编队体系作战是最终目标。福建舰与055驱逐舰组成战斗群,预警机先升空提供雷达覆盖。战斗机夺取空域,多用途机执行打击。通信链路无缝连接舰艇火力。若弹射延迟预警机,编队易露盲区。回收问题致飞机耗油,缩短任务时长。 西太环境风速雨幕干扰雷达,体系构建靠卫星中继和核潜艇护航。福特号2025年故障间隔仅600次,远低于目标。福建舰分阶段验证:首月陆基模拟,次月近海测试,季度末远海拉练。满编如压力测试,检验耐久和精度。 保障体系延伸后勤。机库油罐补给两吨每架,武器库导弹固定螺栓检查。官兵轮班记录振动数据。体系演练中,编队转向,舰载机形成伞状阵型覆盖200海里。陈治国表述暗示时序:试验三至六月稳定,满编半年成型,体系一年初具。 这些关口决定福建舰转型。电磁技术领先,但实战需层层递进,避免单点失效。满编驻舰优化中枢,体系融合巅峰,从平台到利剑的路径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