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藏得有多深?很多人还以为,打了三年仗,俄军,已经被“掏空”了。错了!真相是,它在乌克兰用的,大部分,都是“二流”装备;而它真正用来,对付北约的“王牌”,现在,才刚刚,拉出来! 这种看似 “家底空虚” 的表象,其实是一套明确的战略安排。俄军在乌克兰那边,主要靠苏联时期留下来的老装备撑场面,还有一些改装过的传统弹药,比如给老式炸弹装上特殊套件,就能实现远距离打击,2025 年以来已经投下了上万枚这类弹药。 还有几款无人作战车辆,看着能打能侦察,但实战中容易受干扰失灵,俄军用它们主要是在城市战里试试水,就算损失了也不心疼。 这么做的核心想法很简单:用这些不那么金贵的装备打消耗战,既能拖着对手,又不用把自家的高端技术暴露出来,还能顺便测试老装备的极限性能,积累实战经验。 可能有人会疑惑,打了这么久,俄军的装备和弹药怎么还够用?这就不得不提它没被制裁打垮的军工能力。根据俄罗斯政府提交的预算文件,2025 年该国的国防预算已经涨到了 13.5 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3%,创下了历史新高。 靠着这笔投入和一系列调整,很多民用工厂改成了军工生产线,关键零件也在推进自主生产,部分武器的制造量比外界预期的还高。 尤其是 “天竺葵 - 2” 这类无人机,现在每月能生产几千架,2025 年 5 月单周出动量就超过了 1000 架,导弹和坦克的产量也在稳步提升,完全能支撑消耗战的需求。 而在这些消耗性装备背后,俄罗斯的真正实力藏在战略部署和尖端武器里。在克里米亚,俄军已经试验性部署了先进的 S-500 防空系统部分装备,虽然在之前的一次袭击中没有做出明显反应,但这款系统原本就是为守护战略要地准备的,部署在这里的核心目的是防御关键目标。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本土、北极以及加里宁格勒这些战略要地,都保持着高度的作战准备,加里宁格勒还部署了专门的导弹和防空系统,正在建造的大型天线设施,覆盖范围能达到 7400 公里,既能监听对手通信,又能和潜艇保持联络。 这些部署还只是一部分,俄军真正的 “王牌” 是那些针对性极强的先进武器。比如 “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在 2025 年俄白联合演习中已经成功试射,能从军舰和潜艇上发射,射程能到 1000 公里,速度快到现有防御系统根本拦不住。 还有匕首、先锋等几款高超音速导弹,以及苏 - 57 隐身战机,这些装备都已经完成实战部署,威慑力十足,但俄军没把它们大量投入乌克兰战场,就是留着应对更强大的对手。 说到底,俄军走的是 “双线布局” 的路子:在乌克兰用低成本装备打消耗,拖垮对手的援助热情;在全球层面用高端武器和战略部署形成威慑,让潜在的强大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那些在战场上被炸毁的老装备,只是俄军实力的冰山一角,它的军工产能、战略储备和部署规划,都远远超出了表面看到的样子。所谓 “被掏空” 的说法,不过是对这种深层布局的误读,真正的底牌,俄军还没完全亮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