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长安朝堂上百官齐聚。裴寂领头跪奏:“唐王不即位,臣等请辞!”李渊推辞两

武某人 2025-11-14 15:21:50

618年,长安朝堂上百官齐聚。裴寂领头跪奏:“唐王不即位,臣等请辞!”李渊推辞两次,终答应称帝。所有人都信这是百官挽留的结果。可真的是“众望所归”吗?往回推一年,晋阳宫那场酒局才是真正的起点。 当时李渊正担任太原留守,表面为隋廷宿将,实则四处布局。他清楚,杨广早已派人监视他,两个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实为监军,时刻盯着他的动向。李渊不动声色,每日与宫中副监裴寂饮酒作乐,借机制造一副“昏聩贪淫”的假象。 此时18岁的李世民也已开始行动。他找上裴寂,以赌局为引,结下私交。没过多久,裴寂得知李世民已经暗中募兵。那场“宫女入寝”事件也正是此后不久发生的。 那晚,几名隋炀帝赏赐的晋阳宫女被送入李渊寝宫。翌日,裴寂与李世民一同入内,将“私通宫女”的罪名摆在李渊面前,并劝其趁乱起兵。李渊“愧疚”之下应允,自此父子与裴寂达成一致,晋阳谋反进入实质阶段。 然而一纸承诺尚不足以起兵,还需理由。此时刘武周于北地举兵反隋,占据马邑,直逼楼烦。李渊故意在朝会上“忧愁”形势,并请王威、高君雅出主意。两人不疑有他,建议募兵防御。李渊借此名义公开招募,李世民与刘文静等人四处征召,不到一月集结万余兵马。 接下来的一步棋,是除去两位监军。617年春,王威、高君雅开始觉察兵力不对,试图在晋祠借祭祀之机伏杀李渊。消息传到裴寂处后,连夜送信。李渊提前布防,翌日设局反杀二人,宣称其通敌,斩草除根。 再无掣肘之后,李渊兵发长安。晋阳起兵时,晋阳宫军资库由裴寂主掌。九万斛粮食、数十万套铠甲,由他调拨支援。没有这一批物资,李渊的三万人很可能连太原都难以离开。 同年七月,李渊顺利入关,控制长安。拥立杨侑为帝,自任丞相,建立大唐政权架构。杨广次年死于江都,李渊功成名就,却迟迟不肯登基。这既是姿态,也是安排。他需要裴寂再一次出场。裴寂此时再次发动文武百官“劝进”,上表称:“若不称帝,群臣无以自安。” 李渊才顺势登基,大唐正式建立。 从晋阳之“醉”,到长安之“推”,每一步都看似被动,实则环环相扣。裴寂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两次关键角色,一次逼其起兵,一次推其称帝。两次皆为他人所不便言之事,以“旁人劝进”来合理化实际的主动谋划。 李渊为何如此设计?他深知,隋末朝局动荡,若想夺位,需有“不得已”的理由。宫女之事、谋臣劝谏、外敌逼迫,皆是塑造“非我之愿”的手段。后世史家再书起兵理由,也可留有余地。 至于裴寂,他不仅提供策略,更掌握军需、仓储,是不可替代的筹码。他并非全为忠诚,而是赌李家必胜。他赌赢了。 而李世民,从始至终是这场布局中的关键发动者。虽年仅十八,却已有谋国之志,懂得如何以父之名启动一场谋反,又如何借旁人之手成全父亲之功。

0 阅读:34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