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的战斗刚刚结束,钱大钧的名字在军中广为流传。因为他的机智指挥,中

武某人 2025-11-14 17:21:44

1938年,武汉的战斗刚刚结束,钱大钧的名字在军中广为流传。因为他的机智指挥,中国空军击落了敌机11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然而,钱大钧的决策并没有完全赢得所有人的认同,特别是在他下令让战机绕飞几圈的决定上,部分军统人员并不理解。 军统副站长杨若琛听到此事后,立刻向蒋介石报告,指责钱大钧的指挥失误,浪费了宝贵的燃料和飞行员的生命。 杨若琛的举报报告被递交给蒋介石,虽然内容明显带有偏见,但在军统内部,这种行为并不稀奇——特务们习惯性地通过收集“情报”来博取上级的信任和赏识。然而,这次他选错了目标。钱大钧得知此事后,气得几乎失控。 回想起两年前的西安事变,钱大钧曾因重伤而被误解,军统散布了他与张学良勾结的谣言,甚至有人提议对他使用刑讯。蒋介石虽然有所怀疑,但见钱大钧亲自展示伤口后,才终于相信他。然而,这一事件并未就此结束,钱大钧的职务被调动至较为边缘的航空委员会。 这笔账,钱大钧一直记在心里。杨若琛的诬告重新触及了他那道未愈的伤口。怒火中烧的他,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 1938年某日,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面对一群特务,他径直走向杨若琛的办公室。现场的特务们面面相觑,显然未料到此时的钱大钧竟如此决绝。没有任何警告,钱大钧掏出手枪,朝杨若琛开枪。“砰!”一声响,杨若琛倒地当场死亡。 现场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道该如何反应。钱大钧环顾四周,冷冷地说:“谁再敢乱告黑状,这就是下场。”说完,他转身离去,步伐坚定,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特务圈,消息很快传到重庆,引发了军统的震荡。但蒋介石对此事没有做出公开评价,似乎早已了解其中的深意。 钱大钧是黄埔一期的老将,曾在西安事变中为蒋介石挡过子弹,二人的关系深厚。更重要的是,钱大钧凭借这次行动再次提醒了军统,这个曾经在背后阴暗角落里积累权力的机构需要保持一定的制衡。 从此,军统内部的举报风气有所收敛,许多人开始对钱大钧敬畏三分,纷纷避开了与他发生冲突的机会。钱大钧的这次举动,成了抗战后期军统内部权力格局的转折点。 蒋介石通过任命钱大钧为军统局局长,巧妙地平衡了军统内部的力量。戴笠虽然名声显赫,但始终没有得到局长的职位,实际的权力始终掌握在钱大钧手中。 钱大钧的这次行动通过鲜血打破了军统内部的浮躁和伪善。他用这次“黑状”的示威,强化了自己的威信,也为他之后的军事生涯和抗战中的贡献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地位。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