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听着就让人直挠头——李女士带着婆婆去社区康养中心上个厕所,结果被人家告上法庭,张口就要赔3到5万!您说,上个厕所咋能赔这么多钱?可仔细一打听,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可不少。原来那天康养中心闭馆,门口连个“今日休息”的牌子都没摆,李女士婆媳俩压根不知道,推门进去上了个厕所。结果店家监控显示,卫生间里水龙头没关严实,水慢慢渗出来,把地面泡得湿漉漉的。康养中心一看,这损失得有人担着,直接把李女士婆媳告了。可李女士的丈夫看了监控直喊冤——提供的视频里面明显有疑点,说是漫了半天,可视频里面显示台盆都是干的。而且是从其中一间理疗房渗水,应该和厕所关系不大。并且店家不愿意提供当日的水表走水量,这责任能全算她们头上吗? 要说这事儿最气人的,还得是康养中心的处理方式。闭馆不贴通知,等于给路人挖了个“隐形坑”。您想啊,两个人大老远来,看到门开着,谁能想到里面没人?再说那水龙头,要是平时维护得好,哪会轻易漏水?就像咱们家里水管坏了,物业总得先检查是不是老化,不能一漏水就怪住户“用水太多”。康养中心倒好,直接把锅甩给上厕所的人,这合理吗?更别提3到5万的赔偿了——普通家庭攒点钱容易吗?两个老人要是真赔了,这日子还咋过? 其实啊,这“上厕所赔钱”的闹剧,暴露的是“责任划分”的老问题。现在不少地方遇到事儿,总爱找“好说话”的人背锅。比如老人摔倒了,先查地面湿不湿;孩子磕着了,先问家长看没看紧。可有些时候,责任真不全在个人。就像这次,康养中心要是闭馆时锁好门,或者定期检查水龙头,哪会有这档子事儿?李女士婆媳俩要是多问一句“今天开门吗”,也能避免麻烦。说到底,大家互相多担待点,该提醒的提醒,该维修的维修,比动不动就打官司强多了。 所以啊,这事儿您咋看?是觉得“上厕所赔3万”太离谱,还是觉得康养中心也有道理?您身边有没有遇到过“小事闹大”的情况?评论区唠唠,咱们一起支支招! (事件来源:1818黄金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