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灯光刺破夜空,五角大楼简报会上,记者直球发问:"中国是不是美国最大威胁?

千浅挽星星 2025-11-17 19:02:40

华盛顿的灯光刺破夜空,五角大楼简报会上,记者直球发问:"中国是不是美国最大威胁?"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摇头否认,语惊四座:"不,最大威胁在美墨边境。"这个曾被视为右翼网红的年轻防长,以少校军衔创下美军历史纪录,此刻正用最直接的方式颠覆着传统认知。 2024年美墨边境遭遇事件总量约23.8万起,虽比前几年下降九成多,但芬太尼查获量仍达21100磅。 更触目惊心的是,86%的贩运定罪者都是美国公民——毒品网络早已深度本土化。 当全球战略遇上内部危机,这道边境缺口正悄然重塑着超级大国的安全版图。 美墨边境的铁丝网早已拦不住汹涌的危机。 2024财年遣返非法移民27万多人,创下近十年最高纪录。 而此前12个月,边境巡逻队拦截突破170万人次,其中无人陪伴未成年人超过1.55万。 按规定最多羁押72小时,实际常有600多人被关超10天。 临时营地高峰期一天挤1.5万人,缺吃少喝闷热难耐,活脱脱一场人道主义危机。 官方称2021财年557名移民死在边境,但志愿者组织"不再有死亡"爆料实际数字得翻两三倍。 赫格塞斯这番罕见表态,折射的不仅是边境危机,更是美国从"全球警察"向"本土防御"的战略重心转移。 这位最高军衔才陆军少校、没指挥过大战役的前国民警卫队军官,靠着"美国优先"口号从右翼网红一路坐到防长位置,做事从不带传统官僚的拐弯抹角。 这种内部危机最终在高层引发了剧烈震荡。 9月30日那场被外界称为"服从性测试"的会议上,赫格塞斯把全球近千名美军将领叫到一起,直接放话:"不认同就走人。" 结果72小时内,管核打击的托马斯・比西尔和管七万特种兵的布莱恩・芬顿双双辞职。 比西尔手握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7月刚被提名空军副参谋长,9月就黄了;芬顿从印太副司令干到特战司令,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之前在国会说实话"高技术武器72小时就耗完",话没落地就被逼走。 这俩人辞职只是冰山一角。 之前已有10多名高级将领被解雇,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空军四个上将走了大半,特战领域更是头回出现高层非常规卸任。 核心矛盾说穿了就是老派将领还想盯着大国竞争,赫格塞斯却要把资源全往边境砸。 甚至想让军队进城市执法,这突破了"军队不干预内政"的底线,谁愿意背这个骂名。 与欧洲移民危机相比,美国边境问题更具独特性——不仅涉及移民流动,更与毒品战争、内部政治极化、军事战略转型深度绑定。 美国正视内部危机的价值在于打破"中国威胁论"的迷思,但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改革。 从素材中两党扯皮、资源错位等事实看,这种转向可能因内部政治极化而大打折扣。 边境这把悬在头顶的刀子,正逼着美军从"全球打仗型"往"本土防御型"转型。 2025年国防战略草案早已把本土防御放首位,之前围着亚太转的AUKUS协议快被忘到脑后,日本韩国急得跳脚也没用。 战略专家评估,边境危机可能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全球部署,海外盟友体系面临调整,这种内向转向或将重塑国际安全格局。 这让人想到,任何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平衡内外关系。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夯实内部基础比外部扩张更重要,治理效能决定战略可持续性。 过去总说要"领导世界"的美国,现在被自家边境搞得焦头烂额,为了调资源保内部,连军队高层都掀了桌子。 赫格塞斯那句"最大威胁在边境",与其说是清醒,不如说是被现实打疼后的无奈——毕竟再不管好家门口,自家的地基都要被蛀空了,哪还有力气盯着别人。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大国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0 阅读:11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