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纳闷,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能买外国货?其实真相是,印度早就没钱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18 10:50:32

不少人纳闷,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能买外国货?其实真相是,印度早就没钱了,印度街头,法国的阵风战机海报还在打,超市里各种进口牛奶、洗护用品琳琅满目,社交媒体上对以色列导弹系统的“开箱测评”也不缺观众。 这种“买买买”的画风,让人一时忘了,这个南亚大国,其实年年都在吃财政老本。2025年5月,印度单月贸易逆差高达242.9亿美元,可外界却总看到它像个“土豪”一样频繁下单。 拿财政说事儿,印度这几年一直在试图压财政赤字,但越压越虚。2022-23财年赤字占GDP的6.4%,到了2024财年说要降到4.9%,再往后还放话要压到4.4%。但是国际评级机构和资本市场已经盯得紧,太松了借不到钱,太紧了又撑不起军购和民生。印度财政部自己都知道,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账本。 用得多,收得少,支出飙到了15.6万亿卢比,收入却远远跟不上。这种情况下,印度只能靠发行国债、向国际组织借钱,或者搞点“热钱”留在国内。但债越滚越大,中央政府的未偿负债”预计为56.1%,相比世界银行建议的发展中国家负债上限,这种水平基本已经在红线边缘跳芭蕾。 外汇储备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稳。印度央行说有6578.1亿美元,看着不少,但这里面水分大得很。首先,储备中有大量是短期资本流入的“热钱”,有利息就来,风一吹就跑。其次,外汇要对付的事太多,不只是进口商品,还有偿还外债。 印度政府也不是没想办法破局,比如搞卢比结算,想绕开美元体系。但效果不理想。国际市场对卢比信心不足,根本不愿意接盘。还有人建议印度通过IMF贷款,但这又意味着要接受一堆改革要求,财政透明度、补贴政策都得改。对一个选举政治高度活跃的国家来说,动财政等于动选票,谁也不想在任期内背这个锅。 印度的进口消费不是跟着战略走,从表面看,这是一种主动的全球布局,实则是靠债务和信用堆起来的虚假繁荣。印度把自己当成亚洲的“准大国”,想在亚太事务、俄乌局势、中东调解上都刷一波存在感。硬件还没准备好,软件已经开跑了。 这种错位让印度越来越像一个“高配版委内瑞拉”。财政赤字、进口依赖、债务堆积,全都摆在那里。如果国际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热钱大规模撤离,外汇储备可能几周内就缩水一半。到那时,别说买战机,连支付石油账单都可能出问题。 美印关系虽然延续了合作基调,但在金融监管、军火交易等领域的审查明显更严。中方则持续关注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态度,不愿轻易与其展开高端装备合作。欧盟也在重新评估对印度的信贷支持力度,担心出现“高风险违约客户”拖累自身金融稳定。 印度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持续”,靠刷信用卡过日子,短期可以撑个门面,长期来看,一旦哪根支柱先塌,全局就可能崩盘。军火商的耐心、国际资本的信任、外汇储备的韧性,三者要是有一个出问题,印度的进口引擎就会熄火。 一旦印度被迫收缩外交投入或压缩军购预算,其在南亚的战略态势将迅速变化。如何在保持边境稳定的前提下,走向更理性务实的财政政策,是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印度不是没机会脱困,但前提是肯停下扩张冲动,专注解决结构性问题。比如税基狭窄、出口乏力、制造业升级缓慢等。否则,继续靠债务撑脸面,只会让经济越来越像一座空壳,外面热热闹闹,里面风声鹤唳。 参考资料: 环球网:财经观察:外资流出170亿美元,印度急于改革

0 阅读:63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