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足足考了七次,曾国藩可能是笨鸟先飞最成功的案例了!   关于曾国藩读书应举,

亨克孤独 2025-11-18 12:43:12

秀才足足考了七次,曾国藩可能是笨鸟先飞最成功的案例了!   关于曾国藩读书应举,流传着一个故事,让人对他的“笨”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据说有个小偷半夜潜入曾国藩的书房,藏在房梁上准备趁他背完书睡觉后偷东西。   小偷蹲在房梁上腿都麻了,底下的曾国藩还在那儿吭哧吭哧背书。那篇《岳阳楼记》,别人读个三五遍就能顺下来。曾国藩却盯着书页,翻来覆去读了一遍又一遍,背到半夜还磕磕巴巴。   小偷实在憋不住,“咚”的一声跳下来。他指着曾国藩的鼻子,把整篇文章流利背了一遍。“我从没见过你这么愚钝的人!” 说完这话,小偷甩甩袖子走了,连偷东西的心思都没了。   曾国藩站在原地,脸涨得通红。他没生气小偷的嘲讽,反倒被自己的“笨”戳中了痛处。这时候的曾国藩,已经考了五次秀才。每次他都拼尽全力,可榜单上从来没出现过他的名字。   道光二十年,21岁的曾国藩第六次走进考场。他觉得自己这次准备得更充分,考完还挺满意。结果发榜那天,他没等到中举的消息,反倒被学台悬牌批评。学台说他“文理太浅”,只给了个“佾生”的资格,相当于半个秀才。   这份当众的羞辱,成了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他回到家塾“利见斋”,闭门不出。他把之前写的文章全部找出来,逐字逐句琢磨问题到底出在哪。他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学着分析文章的章法和逻辑。   他咬破手指,在纸上写下“勤能补拙是良训”七个字。从那天起,曾国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三更。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背书。别人闲聊的时候,他在练笔。他把每个知识点嚼碎了消化,把每种题型摸透了练习。   就这样苦熬了一年,曾国藩第七次走进秀才考场。23岁这年,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名次却排在倒数第二。可对曾国藩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突破。他知道自己不算聪明,只能靠比别人多花十倍百倍的功夫。   中秀才的第二年,曾国藩一鼓作气考中举人。又过了四年,27岁的他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在人才济济的京城,曾国藩依然算不上聪明。别人写文章一挥而就,他得反复修改几十遍。别人应酬交际的时候,他在写日记自省,把每天的过错一条条记下来。   他给自己定了严苛的规矩,早起、读书、练字、写日记,几十年从没间断。哪怕后来官至两江总督,公务繁忙到深夜,他也会抽出时间完成这些“日课”。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让他在官场上稳步前行。   十年时间里,曾国藩连升十级,38岁就当上了礼部侍郎。后来组建湘军,他依然带着这份“笨劲”。别人打仗讲究奇谋诡计,他偏要“结硬寨,打呆仗”。每到一个地方,湘军先挖壕沟、筑堡垒,把自己保护好再慢慢推进。   他不懂投机取巧,只知道一步一个脚印。哪怕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他也不慌不忙,靠着稳扎稳打,一点点收复失地。这种“笨办法”,最终帮他平定了太平天国,成为晚清中兴名臣。   曾国藩用一生证明,笨不是缺点,怕的是笨还不肯坚持。他从一个被小偷嘲讽的愚钝少年,变成被后世敬仰的“千古完人”。他的成功没有捷径,全是靠日复一日的踏实和坚持。   世上哪有那么多天生的聪明人,更多像曾国藩这样的“笨人”。他们认准一件事,就死磕到底。他们不追求一时的快慢,只在乎最终的结果。这样熬出来的本事,才真的扎得住根,扛得住事。   曾国藩这只“笨鸟”,用七年科举的坚持,飞出了最惊艳的人生轨迹。他的经历告诉所有人,只要肯下苦功,肯坚持,再“笨”的人也能实现人生的逆袭。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