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有分歧的,但只有一个是中美都一致的。就是如果中美无法避免要一决高下时,我相信中美都会不约而同的把战场设置在日本上。 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从科技到贸易,从经济到意识形态,几乎找不到一块双方能够完全和谐共处的领域。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叠加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让很多人都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在这种全面的竞争态势下,有一个国家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宿命般的悲剧色彩,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如果有一天,中美之间的矛盾真的激化到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摊牌”来解决,那么双方最有可能、也最愿意选择的“角斗场”,恐怕不是在广阔的太平洋,也不是在台海,而是在日本的领土及其周边海域。 日本自身的一系列动作,正在把自己推向这场潜在冲突的最前沿,最近,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发表了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的激进言论。 这种论调的危险之处在于,它首次将一个纯属中国内政的问题,强行定义为事关日本国家生存的最高等级危机。 这不单单是口头上的强硬,更是为日本未来可能的军事介入提供了法理上的“铺垫”。 这种近乎“赌国运”式的表态,正在摧毁中美日之间过去那种精巧而敏感的战略平衡。 日本在中美之间玩的是一种“骑墙术”,既借助美国的力量来谋求自身“国家正常化”,摆脱战后束缚,又希望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 高市早苗的激进路线似乎正在亲手拆掉这面墙,让日本从一个相对摇摆的中间地带,变成了直面风暴的桥头堡。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将日本作为潜在战场,完全符合其战略利益,美国一直在推动驻日美军进行历史性的升级,将其从一个管理性质的司令部,转变为一个拥有更大作战指挥权的联合部队总部。 这些动作的实战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把日本打造成一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前线火力基地。 如果冲突在日本爆发,美国本土可以远离战火,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在日本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网络,消耗对手的实力。 一个在冲突中被严重削弱甚至摧毁的日本,也解除了美国对于日本未来可能脱离其掌控、谋求完全战略自主的担忧,一个需要被不断“保护”和“重建”的日本,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盟友。 如果冲突真的被强加到我们头上,将战场控制在日本附近,同样是一种无奈但却理性的选择。 日本近年来的一系列举动,比如计划与美军合作击沉中国航母的言论,已经表明其不再掩饰对中国的敌意。 它主动将自己与台海问题捆绑,实际上就是放弃了作为和平缓冲区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针对美军在日基地的反击,都将不可避免地波及日本本土。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日本自身战略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当日本选择全面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甚至表现得比美国还要激进时,它也就主动承担了成为代价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