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现状和未来,我昨天说了我的观点。看大家挺感兴趣的,那就继续展开聊聊。理

品俭 2025-11-20 17:47:55

关于理想的现状和未来,我昨天说了我的观点。看大家挺感兴趣的,那就继续展开聊聊。理想过去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价格更低的增程可替代产品越来越多,价格相仿的鸿蒙产品智能化深入人心。他们自己建的围城,暂时自己跳不出来了。我先声明,这不是贬低理想,而是我认为理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一家过去产品定义十分精准,策略打法又很丰富的车企,理想在过去一两年展现出了疲态。理想需要继续发挥他们的长处,充当那个市场尖兵,又开拓出一片蓝海出来。理想规划了一系列方案,比如:1、产品定义调整:打破家族化产品设计思路,不再走“套娃”路线,一个平台一个风格,不同车型的外观会有一定的差异化。2、研发:逐渐淡化费效比(投入费用÷产出效益),避免因预算问题影响人员和研发投入。3、加速布局出海:过去是依赖平行出口,未来要全力出海。就这三点来说,我认为理想很难像过去那样达到现象级的品牌影响力。毕竟一个平台一个风格确实很棒了,但华系体系下,已经有了五界三境:“界”字辈属于华为深度赋能的鸿蒙智行模式,华为在技术、渠道与品牌营销中参与度极高;三境其实都是华为乾崑生态体系下的“境”系列项目。三者均基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合作车企在制造、定价、目标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理想不得不这么做,过去理想在尝试缩短车型款式,其实就有这个准备了。太多雷同的车型/车宽,让消费者审美疲劳了。关于研发,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我这几天特别聊过研发投入比的事情。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它不应该是比高低,而是通过品牌的发展状态来浮动才合理。理想需要大改,它的研发投入比最好能达到8%-10%才行,根据公开的信息,理想2024年的全年研发投入占比为7.7%,其实不错了,但要大换血,看来还会再提升一些。关于加速出海。我觉得理想确实是慢了,但即便慢也不能急。比亚迪是通过自建专业滚装船队强化全球物流布局,目前已有八艘巨轮投入运营;上汽是在海外有历史基础;零跑则是和Stellantis深入合作。这三个的模式中,零跑的模式最值得学习。总之了,理想要变,而且决心也很大。我觉得未来某一个阶段,理想不要心气过高,先把这三点尽快达成更重要。

0 阅读:0
品俭

品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