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准备向中国新一代宽体客机(含C929)供应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件、大型复材主翼,以及推力约26吨的PD-26涡扇发动机。 就在国际航空圈还在讨论中国C929客机到底走哪条技术路线时,俄罗斯率先把“全套家底”都摆上了桌面:复合材料主结构、大型复材主翼,还有那台推力26吨的PD-26发动机。 可现在为啥突然变大方了?还不是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了。 西方对俄罗斯航空工业封锁得厉害,他们的 SSJ 支线客机因为断了西方发动机供应,直接停产了;MS-21 干线客机好不容易换了自家 PD-14 发动机,却拿不到 FAA 的适航证,想卖国外都没人要。 更要命的是,原本给 PD-35 发动机准备的研发预算,全被战事拖垮了,项目直接停摆,没办法才在 PD-35 基础上降级搞出个 PD-26 来凑数。 俄罗斯国内那点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些高端装备,要是再找不到买家,他们的航空产业链就得散架,人才跑了、工厂停了,以后再想翻身都难。 再看他们拿出来的这些 “宝贝”,先说那复合材料主翼。俄罗斯在复材上确实有老底子,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批量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了,当年的安 - 124 运输机用了 5500 公斤复合材料,光减重就减了 1800 公斤,相当于少载 30 个成年人的重量。 卡 - 50 直升机更厉害,机身主结构全是复材做的,能扛住 12.7 毫米机枪的扫射,这技术搁以前绝对是压箱底的。可咱们现在差吗?一点不差! C929 设计的时候就打算用 50% 的复合材料,比 C919 的 12% 翻了好几倍,而且中航工业早就自己搞定了复材机翼的原型验证,根本不是离了俄罗斯就玩不转。 最受关注的还是那台 PD-26 发动机,说推力 26 吨听着挺唬人,比咱们运 - 20 用的涡扇 - 20 劲儿大多了,要是早几年有这玩意儿,运 - 20 的运载能力能再涨 40%。 可较真儿比一比,咱们自己的长江 - 2000 发动机才是真厉害,推力能到 35.2 吨,比 PD-26 足足多了近 10 吨,带动 C929 飞 1.2 万公里都不费劲。 更关键的是进度,PD-26 现在连高空台测试都没做过,最快 2027 年才能生产首批;咱们的长江 - 2000 已经在攻核心机了,长江 - 1000A 都装在伊尔 - 76 上试飞了,2026 年就能拿证装在 C919 上。说白了,俄罗斯这发动机对咱们来说,顶多是个备用选项,绝非必需品。 这事儿往深了说,还是美国逼出来的 “果不其然”。前阵子美国刚暂停向咱们出售航空发动机技术,想卡 C919 和 C929 的脖子,以为这样就能让咱们停工。 可他们忘了,咱们最吃不得的就是这一套,当年 C919 用美法合资的 LEAP-1C 发动机,就总被人拿捏,这几年砸了多少钱在自主研发上,就是为了不看别人脸色。 现在长江系列发动机谱系都快建全了,从窄体机到宽体机,再到军用运输机的动力,全都有规划,美国的封锁反而帮咱们下了决心搞自研。 俄罗斯这时候凑上来,其实是顺水推舟。他们知道,再藏着掖着,等咱们长江 - 2000 一成熟,他们的 PD-26 连备用的资格都没了。 而且咱们中国市场多大啊,未来 20 年光宽体客机就需要 1500 多架,这蛋糕谁不眼馋?俄罗斯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的航空工业真就没救了。 反观咱们,也不是白要他们的技术,一来能当个参考,加快研发进度;二来也能给西方看看,想靠封锁困住咱们,根本不可能,咱们有的是合作伙伴。 可能有人会问,那咱们是不是就依赖俄罗斯了?绝对不是!早几年俄罗斯在合作里总留一手的时候,咱们就没停止过自主研发。 就说那复材主翼,俄罗斯当年答应得好好的,结果迟迟没进展,咱们自己组织团队攻关,现在原型都做出来了。 发动机更不用说,长江 - 2000 的性能指标比 PD-26 还强,进度还更快,就算没有 PD-26,C929 照样能用上国产 “心脏”。 民航局都评估过,就算国产发动机晚两年定型,PD-26 顶多当个过渡,主力肯定是咱们自己的家伙事儿。 所以说,俄罗斯这会儿送 “家底”,真就是 “果不其然” 的事儿。一方面是他们自己撑不住了,急需中国市场救急;另一方面是咱们的实力上来了,有底气接住这份 “厚礼”,还不用被人拿捏。 这不是什么意外惊喜,而是咱们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布局市场的必然结果。 而俄罗斯这步棋,虽然是被逼出来的,但也算走对了,跟着中国这个大市场,他们的航空工业至少还能续上一口气。说到底,这就是实力说话的世界,你强了,自然有人找上门来合作,这道理,走到哪儿都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