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惹日本了,他们现在很愤怒,否则后果承担不起!” 看到大陆在日本家门口实弹演习,台湾前立法院院长,蔡英文办公室秘书长苏嘉全急得跳脚,但他说的恰恰相反,现在承受不起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即便日本现在很愤怒,问题是,他们真的敢动手吗?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在国会公开表态,将台湾周边事态纳入日本“存亡危机”范畴,暗示自卫队可能介入。这番言论直接触及中方核心利益,北京外交部迅速回应,称其严重干涉内政,破坏地区稳定。紧随其后,中国海事局宣布黄海中部海域实施实弹射击演习,时间从11月17日到19日,每天覆盖数百平方公里水域。演习区距日本九州仅900公里左右,离冲绳群岛更近870公里。这不是随意行动,而是对高市言论的明确回应,旨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早在安倍时代,日本就推动“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论调,但高市上台后,这种声音更趋激进。她强调日本需强化西南诸岛防御,预算倾斜导弹采购和基地建设。这让中日关系迅速降温,北京不止于外交抗议,还发布赴日旅游警示,提醒公民暂缓出行。黄海演习的规模和位置选择,清晰传递信号: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台湾事务,都将面临实际风险。 日本防卫省的回应同样激烈,每天发布公告,标题直指“中国黄海实弹射击演习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公告详述演习可能干扰渔业和商船通行,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国会内,右翼议员借机鼓噪,要求加速西南防御工事建设。高市点头同意,指示追加预算,用于导弹系统和岛链部署。这套“愤怒戏码”表面声势浩大,实则掩盖了日本军事准备的诸多短板。防卫省2025年预算报告显示,自卫队高强度作战弹药储备仅够15天,之后将面临严重短缺。这意味着,一旦冲突升级,日本无法持久支撑,只能依赖外部援助。 日本的导弹系统同样问题重重。12式岸舰导弹宣称射程达200公里,核心制导依赖美国进口芯片。一旦供应链中断,整个系统将瘫痪成废铁。去年,日本计划在石垣岛部署这些导弹,运送装备的卡车却因道路泥泞陷入困境,耗时三天才拖出发射车。当地居民直言,基础设施如此落后,谈何应急作战?这不是孤案,而是日本军事后勤的缩影。F-35战机群是另一痛点,日本斥资200亿美元购入147架,却高度绑定美国数据链,无五角大楼授权,连基本航线都无法规划。去年一架F-35在青森县海域坠毁,日本搜救队搜寻半月无果,美军探测船才定位残骸。这暴露了日本在高端装备维护上的无能。 军事短板之外,日本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更深,远超表面宣传。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稀土加工材料60%来自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订单42%同样依赖同一来源。这些关键资源一旦中断,日本高端制造业将瞬间停摆。丰田汽车去年在中国销量达170万辆,占全球五分之一份额。若贸易摩擦升级,生产线将减产一半,数万工人面临失业。能源领域更脆弱,日本99.7%石油靠进口,其中60%途经南海航线。中国海军在周边演习,日本石油公司立即囤货,东京油价悄然上涨20%。这些数据不是抽象数字,而是日本普通民众生活的直接写照:汽油涨价、物价攀升、经济停滞。 大陆的军事行动,从来不是主动生事,而是对挑衅的理性回应。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还试图拉美日澳菲结盟,围堵中国。国际社会多持谨慎态度,韩国延期中日韩会议,俄罗斯外交部直斥高市“危险言论”。泰国前副总理也批评其错误行为。这些声音提醒日本,反思历史、恪守承诺,才是正途。黄海演习结束后,海域恢复平静,但教训长存:日本若继续越线,经济命脉和军事软肋将成最大负担。 日本的“愤怒”本质上是转移视线,经济停滞怪“外部影响”,民生失调喊“安全危机”,却避谈自身无能。高市内阁上台仅一月,就连出招,试图推进“正常国家化”。但这忽略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约束,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黄海演习规模虽大,却精准控制,未影响周边航运,体现了中方克制。日本若真动手,自卫队15天弹药耗尽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供应链崩盘,石油短缺引发社会动荡。后果自负,谁也帮不了。 从长远看,日本需审视对华依赖的结构性问题。稀土和半导体断供,将重创其全球竞争力。丰田等巨头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贸然脱钩等于自断臂膀。南海航线安全关乎日本能源命脉,任何冒险都将反噬自身。高市早苗的亲信私下承认,言论“说得过头”,但公开放不下面子。这反映了日本决策的尴尬:右翼野心与现实软肋的拉锯。国际舆论已转向批评日本,日本应借机降温,推动对话,而非一味对抗。 中日关系本可互利共赢,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应发挥桥梁作用,而不是火上浇油。高市言论的后果,已波及旅游、留学等领域,中国警示后,日本访日游客锐减20%。这不是惩罚,而是提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方能长久合作。黄海演习如镜子,照出日本的虚实。未来,日本若继续“愤怒表演”,只会加速自身衰落。大陆则坚定维护统一,任何外部干涉都将徒劳。
